
□赵贵(重庆师范大学)
近日,记者根据护鸟志愿者提供的线索,来到天津千里堤市场展开调查。发现早上8点多,一些鸟贩已经开始叫卖,其中有鸟贩以一只八九百元出售蜂鸟。除天津外,其他地区也存在市场管理人员对非法贩卖野生鸟类现象监管缺失的问题,有些地方的监管执法人员甚至对公开售卖野生鸟的情况视而不见、放任不管。(7月20日 央视新闻)
目前全国共有鸟类1500多种,约占世界鸟类种数的1/6,且有着明确的保护级别划分。近年来,鸟类栖息地生态质量显著改善,种群数量持续增长,这是生态保护的成果。但在利益的诱惑下,盗猎者肆意捕猎、售卖这些“天空精灵”,形成了非法交易的“黑灰产业链”,让保护成果大打折扣。
空中的精灵本应在林间欢唱,在蓝天翱翔,可在利益的驱使下,它们却沦为盗猎者的猎物、商贩的商品,一场围绕它们的非法交易正在上演。在天津千里堤市场上鸟贩们将摊位摆到禁止销售野生鸟类的宣传栏旁,甚至把警示牌上的保护鸟类图片当成推销的广告牌。据了解,蜂鸟科所有物种都列入了《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被禁捕禁售,却被鸟贩以一只八九百元出售;更有甚者,国家二级保护鸟类如虎斑地鸫、画眉、红胁绣眼鸟等,也在市场上公开叫卖。市场管理人员对此缺乏监管,让保护警示牌成了摆设。
监管的缺位进一步加剧了非法交易的猖獗态势。在辽宁沈阳劳动公园的鸟市,执法人员在不远处巡查,却对鸟贩公开售卖保护鸟类的行为熟视无睹,双方俨然形成某种“默契”。这不仅是对鸟类保护工作的严重失职,更暴露出相关执法体系存在的漏洞。作为执法者,如何实现有效管控?若此类监管态势持续,监管工作将形同虚设,野生鸟类的生存安全何以保障?我国其他生态环境保护举措又如何落到实处?
利益的驱动让这条黑灰产业链不断延伸。从盗猎者使用“拍笼”、捕鸟网、“电子鸟媒”等工具组成“天罗地网”诱捕野鸟,到鸟贩在线上线下公开售卖,再到通过伪装快递运输,每个环节都有人为了利益铤而走险。社交网络和短视频平台成了野鸟交易的“隐形市场”,抖音、快手上有人直播卖鸟,微信群里甚至进行野鸟拍卖。运输环节中,鸟贩通过将活鸟伪装成“肉禽蛋类”等方式,让快递畅通无阻,公然违反相关法律法规。
野生动物保护法、邮政法实施细则等都对野生鸟类保护、禁止寄递活鸟等有明确规定,但法律的执行却远远不到位。这不仅让法律的权威受损,更让野生鸟类处于危险境地。
鸟类对维护生物多样性、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具有重要意义,一只飞鸟的命运关乎着生态系统的健康稳定。爱鸟护鸟不仅是法律的底线,更是文明的标尺。要斩断野生鸟类非法交易“黑灰产业链”,需要多方协作。政府加强法律法规执行力度,优化监管机制,对监管不力、不作为的人员严肃问责。企业要履行社会责任,加强平台监管,杜绝野生鸟类交易信息和运输渠道。社会组织和公众要提升保护意识,不买野生鸟、不养野生鸟,积极参与到护鸟行动中。
只有多方合力,才能织密保护网络,让警示牌真正发挥作用,让野生鸟类在天空自由翱翔,还它们一个安全的家园。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