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孝站做着施工前的准备。本文图片均由王嘉彬、黄訸摄
撬开地砖、重刷水泥、安装回原位……7月13日下午,市市政设施中心的道路养护工人张孝站正在中山东路修补“脱胶”的人行道地砖。

和工友密切配合。
锥形桶、警示牌等醒目的标识早就在路边码放整齐。此时艳阳高照,时不时还会飘下几滴“太阳雨”,把张孝站的衣裳和脸打湿,看不清是汗水还是雨水。

和工友密切配合。
高温下,地面透着阵阵热气,“烘烤”着张孝站的脸庞。他通常是蹲着作业的,猛然站起来难免头晕目眩。
今年是他干这行的第十年,作为行家里手,像这种大小的砖块,在搭档的配合下,十几分钟便可修复完毕。
“多的时候一天十几处吧,找破损点才是最磨人的。”张孝站说,“人行道不像柏油马路一坏一个坑,能直接看出来,地砖被压坏、不平整,只能靠我们一步步‘踩出来’。”

流汗的样子。
作为城市主干道的“主治医生”,张孝站和同事们一般两人一组,一早就开始用脚步“丈量”这座城市。“这条路我能闭着眼睛倒着走。”张孝站说,每天走一遍,没有人比他更熟悉。

工作特写。
道路检查要求一天一覆盖,翘起来的地砖有安全隐患。从五一广场沿着中山东路一直走到江厦桥东,一天最少要走2万步。

工作特写。
除了日常的作业,雨天、台风天、夜间也少不了他们的身影。“下雨的时候,坏地砖下面会积水,车子开过咯噔咯噔,一脚下去崩你一身水。”张孝站向记者演示。

修好了。
他又仔细检查了下,确认路面结实了,就和搭档麻溜地收拾完路障,驱车往下一个修补点去了。

收工。
考虑到施工作业安全及人员健康,市市政设施中心制定了科学的工作安排。“为保障一线工人健康安全,中心全面落实高温防护措施。”市市政设施中心相关负责人说,动态调整作业时间,优先选择相对凉爽的清晨、傍晚或夜间时段进行错峰作业,必要时暂停高温时段户外施工,避免人员在极端高温下长时间强制作业,确保每一位工人都能在安全、健康的环境下完成城市“缝补”的使命。

记者 王嘉彬 实习生 黄訸
编辑 徐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