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以新质生产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19 07:05:00    

熊亮 刘晓芳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当前,锚定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建设农业强国目标,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大力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

以新质生产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必须加快推动形成农业领域要素新组合的实践路径。以科技创新引领农业领域先进生产要素集聚。推动实现农业新质要素“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等多点突破,回答好“谁来改造”“如何改造”“改造什么”的问题,激活人的最活跃、最能动因素,完善涉农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合理流动的体制机制,加强乡村公共科技资源服务、科技环境服务、科技成果服务供给,提升农业新质环境和新质产业,增强农业要素集成创新的“幂数效应”。推动适配农业生产要素“跨界融合”。推进农业领域“教育+科技+人才”要素的跨界融合,优化“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要素配置架构,推进“政+产+学+研”协同创新,健全和做实“农科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长效机制,促进农业领域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的重组与黏合,切实增强各类人才服务农业现代化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农业关联要素“平衡并进”。推动要素衔接“同向发力”、拉动要素交互“同频共振”、驱动要素融合“同步前行”,优化农业领域多主体分工协作、多要素投入保障、多层次利益协调、多政策配套服务的衔接机制;创新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引导城市资本、人才、技术、信息、网络等资源要素向乡村流动;提升乡村公共服务的可及化、普惠化、均等化、优质化水平等,促进新质生产力与传统生产力相互配合、协同发展,推动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

以新质生产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必须健全发展与之相适应的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现代化农业是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主攻方向,必须加快构建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通过产业链条延伸、梯次型产业格局构建、载体建设等,推动农业新生产要素等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推进现代农业产业载体建设。聚焦现代化大农业的优势主导产业,加快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农业产业强镇、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基地等产业载体建设,打造一批产业特色鲜明、要素聚集度高、科技支撑有力、三产深度融合的现代农业发展“新高地”,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多样化载体。构建现代化农业产业格局。依托各地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区位特点,明确各地产业发展重点,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与农业产业深度融合,培育壮大智能农机、数字农业、智慧农业等新兴产业,推动现代化农业向集约化、标准化、生态化方向发展,打造相互促进、相互支持、高效协同的梯次型产业格局。完善现代化产业链条。新一轮技术革新必然带来生产力布局和产业分工体系的变化,应加强农业供应链的数字化和智能化建设,实现农业技术边界和产业链条的有效外延,提升农业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促进传统农业产业的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全面提升农业生产智能化、经营网络化、管理高效化、服务便捷化水平,为现代化农业发展注入新动能、塑造新优势。

以新质生产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必须全面构建与之相适应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构建现代农业科技创新联合体。立足国际国内两个大局,以乡村振兴等为牵引,充分发挥国家支持农业科技创新的政策优势,统筹推进政府主推的有组织创新、高校科研机构主导的原始创新和企业为主体的集成创新,力求在农业生物技术、农业信息技术等更多领域、关键环节率先实现攻关突破,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有效转化,满足现代化农业发展的科技需要。健全农业科技创新发展机制。通过构建现代农业人才培养机制、提供针对性的科技创新政策、加大农业科技创新经费投入、完善评价激励机制和保障措施、加强高等教育新农科建设,优化农业科技创新战略布局,实现各类创新要素循环流动,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产学研用更好融合,加快培育形成先进生产力质态,激活现代化农业高质量发展潜力。加强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实施农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计划,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培育更多新型职业农民,加强产业急需、先进适用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推广,如新型农业机械的研发应用、智能农业技术的推广使用以及生物技术的创新应用,解决农技推广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提升农业领域全要素生产率,以新质生产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以新质生产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为此,要打好科技创新引领、产业驱动以及体系保障的“组合拳”,加快推动农业要素创新性配置、农业科技取得突破性创新、农业产业全面绿色转型升级,因地制宜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推进兴业、强村、富民一体发展,让农业基础更加稳固、农村地区更加繁荣、农民生活更加红火,朝着建设农业强国目标扎实迈进。

(作者分别系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湖南农业大学基地研究员,湖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湖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相关文章

    破圈后的生存之道:2025博鳌文商旅暨康养大会圆满落幕

    在宏观经济稳步复苏的大背景下,传统行业壁垒逐渐消融,“融合”不仅是一种趋势,更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而在融合之后,如何持续创造价值?当空间、内容、技术与服务交织重构,既有竞争力能否在未来继续发挥效用?8月14日,2025博鳌文商旅暨康养大会圆满落幕。本次大会聚焦“繁荣与共生”,汇聚文商旅及

    产城联动赋能科技与人才双向奔赴!镇江产学研合作大会暨金山英才周开幕

    近日,以“人聚镇江 才享荣光 科创赋能 产业向新”为主题的2025年高校院所走进镇江产学研合作大会暨第三届金山英才周开幕活动举行。来自全国50多家高校院所的负责人、专家学者和在镇创新创业的高层次人才及省有关部门负责人齐聚一堂,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共谋新质生产力发展新篇。此次,镇江“金山英才周”与“高

    无人配送如何破局?政产学研代表共探发展新路径

    中国日报7月26日电 7月23日,由清华大学智能绿色车辆与交通全国重点实验室、西部科学城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主办,清华大学-美团数字生活联合研究院、深圳市智能网联交通协会联合主办,美团、九识智能、新石器无人车、主线科技提供支持的"车路云50人论坛·无人配送闭门研讨会"在京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

    “人才窗口”看烟台

    人才是一扇窗口。透过这扇窗口,看得见一座城市的蓬勃朝气、一方水土的未来潜力。连日来,第十届中国·烟台海内外精英创业大赛复赛启动,再度将人才这扇窗口打开:全球596个项目参赛,刷新历届纪录;汇聚国家级人才4名、省级人才11名,博士达89人、71个项目负责人具有海外留学背景。在城市人才争夺战进入深水区的

    【奔流·视频】奔流城市计划·武威丨绿色答卷

    如今,武威市已形成以新能源、特色农产品及食品加工、奶产业、新材料为主导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一条条发展举措背后,是以人为本、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的理念引领。#奔流城市计划#视频 | 奔流新闻记者 师天铭 赵梓伊 实习生 齐琳波出镜 | 奔流新闻记者 马昭君设计 | 奔流新闻设计师 钟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