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以新质生产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19 07:05:00    

熊亮 刘晓芳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当前,锚定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建设农业强国目标,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大力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

以新质生产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必须加快推动形成农业领域要素新组合的实践路径。以科技创新引领农业领域先进生产要素集聚。推动实现农业新质要素“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等多点突破,回答好“谁来改造”“如何改造”“改造什么”的问题,激活人的最活跃、最能动因素,完善涉农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合理流动的体制机制,加强乡村公共科技资源服务、科技环境服务、科技成果服务供给,提升农业新质环境和新质产业,增强农业要素集成创新的“幂数效应”。推动适配农业生产要素“跨界融合”。推进农业领域“教育+科技+人才”要素的跨界融合,优化“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要素配置架构,推进“政+产+学+研”协同创新,健全和做实“农科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长效机制,促进农业领域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的重组与黏合,切实增强各类人才服务农业现代化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农业关联要素“平衡并进”。推动要素衔接“同向发力”、拉动要素交互“同频共振”、驱动要素融合“同步前行”,优化农业领域多主体分工协作、多要素投入保障、多层次利益协调、多政策配套服务的衔接机制;创新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引导城市资本、人才、技术、信息、网络等资源要素向乡村流动;提升乡村公共服务的可及化、普惠化、均等化、优质化水平等,促进新质生产力与传统生产力相互配合、协同发展,推动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

以新质生产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必须健全发展与之相适应的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现代化农业是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主攻方向,必须加快构建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通过产业链条延伸、梯次型产业格局构建、载体建设等,推动农业新生产要素等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推进现代农业产业载体建设。聚焦现代化大农业的优势主导产业,加快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农业产业强镇、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基地等产业载体建设,打造一批产业特色鲜明、要素聚集度高、科技支撑有力、三产深度融合的现代农业发展“新高地”,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多样化载体。构建现代化农业产业格局。依托各地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区位特点,明确各地产业发展重点,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与农业产业深度融合,培育壮大智能农机、数字农业、智慧农业等新兴产业,推动现代化农业向集约化、标准化、生态化方向发展,打造相互促进、相互支持、高效协同的梯次型产业格局。完善现代化产业链条。新一轮技术革新必然带来生产力布局和产业分工体系的变化,应加强农业供应链的数字化和智能化建设,实现农业技术边界和产业链条的有效外延,提升农业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促进传统农业产业的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全面提升农业生产智能化、经营网络化、管理高效化、服务便捷化水平,为现代化农业发展注入新动能、塑造新优势。

以新质生产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必须全面构建与之相适应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构建现代农业科技创新联合体。立足国际国内两个大局,以乡村振兴等为牵引,充分发挥国家支持农业科技创新的政策优势,统筹推进政府主推的有组织创新、高校科研机构主导的原始创新和企业为主体的集成创新,力求在农业生物技术、农业信息技术等更多领域、关键环节率先实现攻关突破,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有效转化,满足现代化农业发展的科技需要。健全农业科技创新发展机制。通过构建现代农业人才培养机制、提供针对性的科技创新政策、加大农业科技创新经费投入、完善评价激励机制和保障措施、加强高等教育新农科建设,优化农业科技创新战略布局,实现各类创新要素循环流动,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产学研用更好融合,加快培育形成先进生产力质态,激活现代化农业高质量发展潜力。加强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实施农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计划,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培育更多新型职业农民,加强产业急需、先进适用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推广,如新型农业机械的研发应用、智能农业技术的推广使用以及生物技术的创新应用,解决农技推广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提升农业领域全要素生产率,以新质生产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以新质生产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为此,要打好科技创新引领、产业驱动以及体系保障的“组合拳”,加快推动农业要素创新性配置、农业科技取得突破性创新、农业产业全面绿色转型升级,因地制宜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推进兴业、强村、富民一体发展,让农业基础更加稳固、农村地区更加繁荣、农民生活更加红火,朝着建设农业强国目标扎实迈进。

(作者分别系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湖南农业大学基地研究员,湖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湖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相关文章

    以新质生产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熊亮 刘晓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当前,锚定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建设农业强国目标,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大力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以新质生产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必须加快推动形成农业领域要素新组合的实践路径。以科技创新引领农业领域先进生产

    观察丨“上天”与“下海” 做机器人产业链细分领域强者

    说起机器人产业,你会想到什么?是春晚舞台上翩翩起舞的人形机器人?还是制造业生产线上挥舞的焊接机器手?作为一个大行业来说,机器人远不止这些,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整个机器人产业版图和产业链要宽阔得多,深厚得多。2024年,天津市机器人产业规模突破210亿元,工业机器人产值占比超70%,位

    共建合力!深圳、平远两地将携手推动更多“成果共享”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姚嘉莉 通讯员 黎仁宗5月9日下午,梅州市平远县产业资源推介会(深圳站)在深圳成功举办。平远县委副书记、县长喻勇在会上详细解读了平远历史文化、区位交通、资源禀赋等优势,重点推介先进材料产业、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互联网、商贸物流、文化旅游、现代农业、健康医养、低空经

    瞭望·治国理政纪事|牢牢抓住粮食这个核心竞争力

    ◇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河南代表团审议时指出,“河南作为农业大省,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对全国影响举足轻重”。要求河南“发挥自身优势,抓住粮食这个核心竞争力,延伸粮食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不断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实现粮食安全和现代高效农业相统一”。◇地处黄

    “蒙阴网红现象解析”系列报道丨遇见蒙阴——“网红”与“县域”的双向奔赴

    在临沂客户端讯当网红与网红经济呼啸而来,蒙阴敞开怀抱欣然接纳。大到产业发展、文旅观光乃至全域建设,小到实体或网络店铺、从事种养殖的农人,流量的红利正在向沂蒙山腹地的每一个村落延伸。将“网红”与“县域”串联在一起的,是个人IP带来的流量;拥抱网红、悦纳流量,蒙阴以此为县域发展增添动力,并进一步树立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