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parency
广东近期的气候特点主打一个“多雨”,加上高温天气,使得湿与热相结合,湿热之邪更加容易引起疾病。此时该如何养生呢?饮食方面需注意什么?
广东省人民医院中医内科主任、主任医师闵存云提醒,此时不仅要防热,更要避湿。日常尽量避免外出暴晒,以免中暑或晒伤;保持居住环境干爽,清理积水,出汗后尽量不对着风扇和空调直吹。
饮食方面,闵存云建议,可以根据不同的体质选择茯苓、冬瓜、土茯苓、白茅根、薏苡仁等健脾利湿的食物。体质偏热者可以用玉米须、木棉花、茵陈等清热利湿的食物。
食疗方推荐
健脾化湿汤
食材:土茯苓30g(鲜品60g),五指毛桃30g,茯苓30g,猪骨(或者瘦肉)300g
做法:猪骨焯水去血沫;将所有材料放入锅中,倒入适量清水,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煲1.5小时,加入食盐调味即可。
点评:健脾补气,利水化湿。适用于脾胃虚弱,水湿困阻,表现为腹胀,胃口不佳,舌质淡,舌苔偏白的人,老少皆宜。如果脾虚比较明显,大便偏软的可以用黄芪30g代替五指毛桃。
清热利湿汤
食材:木棉花30g(或者夏枯草30g),淡竹叶15g, 通草5g,白茅根30g,薏苡仁30g,猪骨(或者鸡肉)300g
做法:猪骨(或者鸡肉)焯水去血沫;将所有材料放入锅中,倒入清水没过材料,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煲1.5小时,加入食盐调味即可。
点评:清热利湿。适用于体质偏湿热,表现为尿黄、大便干或者粘、舌质红、舌苔偏黄的人饮用。
祛湿茶
食材:玉米须15g,茯苓15g,淡竹叶15g
做法:煮水当茶饮用。
点评:利水渗湿。

策划|龚丹枫 王倩
统筹|林清清
执行|郭子扬 李可欣
文字|林清清 实习生 思思 通讯员 张蓝溪
海报|陈健怡 李可欣
视频|郭子扬 李可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