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经典语录 >

智者务其实,愚者争虚名。29句韬光养晦的诗词,启迪人生之路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1-21 09:06:07    


01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 唐・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三》

检验玉的真假要烧满三日,辨别木材要等七年。

真正认识一个人或者事物需要经过时间的考验,不能急于下结论。

02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 唐・黄巢《不第后赋菊》

等到秋天九月重阳节来临的时候,菊花盛开以后别的花就凋零了。

有一种自信和霸气,在特定的时候自己会绽放光芒,而其他事物则黯然失色。

03

恰如猛虎卧荒邱,潜伏爪牙忍受。

—— 宋・宋江《西江月・自幼曾攻经史》

就像猛虎卧在荒丘上一样,暂时隐藏自己的爪牙忍耐着。

在时机未到的时候,要学会隐藏实力,耐心等待时机。

04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增广贤文・上集》

长期刻苦读书的时候无人问津,一旦科举考中就闻名天下。

在默默努力奋斗的时候可能不被人关注,但一旦取得成功就会引起广泛关注。


05

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周易》

君子有卓越的才能却不轻易外露,而是等待合适的时机才展现出来。

有能力的人要懂得积蓄力量,在恰当的时候发挥作用。

06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 唐・贾岛《剑客》

用十年时间磨出一把剑,剑刃寒光闪烁却还没有试过锋芒。

经过长时间的准备和积累,等待展示自己实力的机会。

07

龙蛇隐大泽,麋鹿游丰草。

栖凤安于梧,潜鱼乐于藻。

—— 唐・白居易《玩松竹二首》

龙和蛇隐藏在大沼泽中,麋鹿在丰茂的草丛中游走。凤凰栖息在梧桐树上感到安稳,鱼儿在水藻中欢快地游动。

同的生物都有适合自己的生存环境,在合适的地方隐藏或生活,等待时机。

08

非宁静无以致远,非淡泊无以明志。

—— 三国・诸葛亮《诫子书》

不内心宁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目标,不淡泊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

要保持内心的平静和淡泊,才能有高远的志向和追求。

09

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

薄霄愧云浮,栖川怍渊沉。

—— 南北朝・谢灵运《登池上楼》

潜伏的虬龙展现出它的幽雅姿态,高飞的鸿雁发出悠远的鸣声。想要飞向高空却惭愧自己不如浮云,想要栖息川流却又觉得比不上深渊的沉静。

诗人感慨自己既不如高飞的鸿雁,又不如沉静的深渊,表达一种自谦自省的心境,同时也暗示在等待时机展现自己。


10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 唐・李白《独坐敬亭山》

群鸟高飞远去,无影无踪,孤云独去自在悠闲。

营造出一种宁静、孤独的氛围,也可理解为在这种孤独中等待或者思考。

11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 唐・王维《辛夷坞》

树梢上的芙蓉花在山中绽放出红色的花萼。山涧口寂静无人,花儿纷纷开放又纷纷飘落。

一种自然的状态,不被外界关注却依然按照自己的节奏生长和凋零,有一种淡泊和内敛。

12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 唐・王维《终南别业》


中年以后存有较浓的好道之心,直到晚年才安家于终南山边陲。兴趣浓时常常独来独往去游玩,有快乐的事自我欣赏自我陶醉。

人到中年后追求一种宁静的生活,独自享受自然和内心的感悟,不追求外界的热闹,有韬光养晦之意。


13

青山看不厌,流水趣何长。

—— 唐・钱起《陪考功王员外城东池亭宴》

青山秀丽,让人百看不厌,流水潺潺,充满情趣,源远流长。

表达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沉浸其中,也可理解为在欣赏自然中寻找内心的宁静和满足,不被外界的纷扰所影响。

14

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

请留磐石上,垂钓将已矣。

—— 唐・王维《青溪》

我的心一向悠闲,就像那清澈的河水一样淡泊宁静。请让我留在这磐石上,以垂钓来度过余生。

表达一种淡泊宁静的心境,不想被世俗所扰,以垂钓这种安静的活动来度过人生,有韬光养晦、远离喧嚣之意。


15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 唐・韦应物《滁州西涧》

最是喜爱涧边生长的幽幽野草,还有那树丛深处婉转啼唱的黄鹂。春潮不断上涨,还夹带着密密细雨。荒野渡口无人,只有一只小船悠闲地横在水面。

描绘出一种宁静、自然的景象,在无人的环境中,一切都按照自然的节奏进行,体现一种淡泊、自在的心境。

16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 唐・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三》

夜静月黑雁群飞得很高,单于趁黑夜悄悄地逃窜。正要带领轻骑兵去追赶,大雪纷飞落满了身上的弓刀。

展现出一种紧张的战斗氛围,但也可从另一个角度理解为在等待时机出击,有隐藏实力、伺机而动的意味。

17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 唐・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青海湖上乌云密布,连绵雪山一片黯淡。边塞古城,玉门雄关,远隔千里,遥遥相望。守边将士,身经百战,铠甲磨穿,壮志不灭,不打败进犯之敌,誓不返回家乡。

表达了将士们的英勇和坚定信念,也可理解为在艰苦的环境中等待胜利的时机,不轻易放弃。

18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 唐・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二》

昏暗的树林中,草突然被风吹得摇摆不定,将军以为野兽来了,连忙开弓射箭。天亮去寻找那只箭,已经深深地陷入石棱中。

展现将军的敏锐和勇敢,也可理解为在关键时刻果断行动,平时则保持警惕,有韬光养晦、等待时机展现实力的含义。

19

燕台一望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 唐・祖咏《望蓟门》

登上燕台眺望不禁感到震惊,笳鼓喧闹之地原是汉将兵营。万里积雪笼罩着冷冽的寒光,边塞的曙光映照着旌旗飘动。

描绘出边塞的壮观和紧张气氛,也可理解为在这样的环境中,人们要保持警惕,等待时机,有韬光养晦、准备应对挑战的意思。


20

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 司马迁《史记・滑稽列传》

不飞翔就罢了,一飞翔就冲上云霄;不鸣叫就罢了,一鸣叫就使人震惊。

在积累力量的时候不轻易表现,一旦时机成熟就会展现出惊人的实力。

21

养志者忘形,养形者忘利,致道者忘心矣。

——《庄子・让王》

修养心志的人会忘记外在的形体,修养形体的人会忘记利益,追求道的人会忘记自己的心思。

要追求更高的境界,就需要放下外在的束缚和杂念,专注于内心的修养和追求,有韬光养晦、向内探索之意。

22

君子务知大者远者,小人务知小者近者。

——《左传》

君子致力于了解宏大和长远的事情,小人则致力于了解微小和眼前的事情。

有志向的人要着眼于长远和大局,不被眼前的小利所迷惑,在积累知识和经验的过程中等待时机发挥更大的作用。

23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荀子・劝学》

堆积土石成了高山,风雨就从这里兴起了;汇积水流成为深渊,蛟龙就从这里产生了;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品德,自然会心智澄明,也就具有了圣人的精神境界。

强调积累的重要性,通过不断的积累和沉淀,等待时机实现质的飞跃。

24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 诸葛亮《诫子书》

不内心宁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目标,不淡泊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

要保持内心的平静和淡泊,才能有高远的志向和追求,不被外界的诱惑所干扰,在宁静中积累力量。


25

伏久者,飞必高;开先者,谢独早。

——《围炉夜话》

潜伏得越久的鸟,一旦起飞必定飞得很高;花开得早的,凋谢得也会特别早。

强调厚积薄发的道理,在积累足够的力量之前要学会隐藏和等待,不要急于出头。

26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 刘禹锡《浪淘沙・其八》

经过千遍万遍的过滤,历尽千辛万苦,最终才能淘尽泥沙得到闪闪发光的黄金。

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但只要坚持不懈,最终会取得成功,也可理解为在这个过程中要韬光养晦,不断积累经验。

27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 苏轼《晁错论》

自古以来能够成就伟大功绩的人,不仅仅要有超凡出众的才能,还一定要有坚韧不拔的志向。

要成就大事,不仅要有才华,还要有坚定的意志和耐心,在面对困难时不放弃,等待时机实现自己的目标。

28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屈原《离骚》

在追寻真理方面,前方的道路还很漫长,但我将百折不挠,不遗余力地去追求和探索。

表达一种坚定的追求和探索精神,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很多困难,但要不断努力,不放弃,也有在漫长的过程中韬光养晦、积累经验的含义。

29

心同野鹤与尘远,诗似冰壶见底清。

—— 韦应物《赠王侍御》

心境如同野鹤一般远离尘世的喧嚣,诗歌如同冰壶中的水一样清澈见底。

表达一种超脱尘世、淡泊宁静的心境,在这种心境下创作的诗歌也具有纯净、清澈的特点,有韬光养晦、追求内心宁静之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