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构建"一屏一带多廊多片"生态安全新格局 筑牢高质量发展绿色根基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28 10:26:00    

古都西安

西安,这座十三朝古都正站在新的历史坐标上,以《西安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为蓝图,迈向国家中心城市与“一带一路”枢纽的新征程。西安将以秦岭山区和渭河流域为重点,构建“一屏、一带、多廊、多片”的生态安全格局,为高质量发展筑牢绿色根基。

“一屏”筑根基:秦岭北麓生态屏障

按照核心保护区、重点保护区和一般保护区分区保护秦岭生态环境,严控核心保护区内人为因素的干扰和影响、严控一般保护区内开发建设强度。开展秦岭北麓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以自然修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的方式,促进山区生态功能持续健康发展,维护生物多样性;推进黑河、涝河、沣河、灞河流域上游生态保护治理,控制水土流失;实施陆域水域生态廊道修复等工程,充分发挥秦岭山区整体生态屏障功能。

“一带”焕新颜:渭河生态景观带

强化渭河干流水域岸线空间管控,加强植被绿化、入河口湿地综合治理、滩区综合提升治理。分段差异化实施生态修复工程,开展清淤疏浚、堤防整治、绿道建设、滩区治理等工程,加强湿地保护,实现流域生态流量保持和水生态系统提升。因地制宜完善体育休闲、文化设施等功能配套,打造集聚生态涵养、景观游憩、通风廊道、洪水行泄等复合功能的渭河生态景观带。

“多廊”“多片”:编织绿色经纬

保护渭河支流水生态廊道、交通干线生态景观林带构成的多条渭河平原生态廊道。以渭河重要支流为重点,深入推进流域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构建水清岸绿河流生态廊道;以环山路、京昆高速、连霍高速、绕城高速、310国道等主要交通干线为重点,推进沿线宜林区造林绿化,营造层次丰富、色彩多样的生态景观林带。

保护重要生态片区,包括自然保护地、台塬边坡、湿地滩涂和重要湖库等。加强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保护黄土台塬特色地貌,有序推进三角洲地带湿地生态修复,加强重要湖库保护。

“最严格保护”:严守生态保护红线

将生态功能极重要、生态极脆弱、具有潜在重要生态价值的区域,以及整合优化后的自然保护地划入生态保护红线,共3795.65平方千米,主要分布在秦岭山区及渭河河道。推进秦岭国家公园候选区建设,加强陕西涝峪羚牛省级自然保护区等6处自然保护区、陕西太平国家森林公园等18处自然公园,临潼区骊山、蓝田县玉山2处风景名胜区的建设。

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以秦岭山地为重点,保护大熊猫走廊带、羚牛迁移廊道等生物迁徙通道,加强秦岭等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的保护,推进秦岭国家植物园珍稀植物迁地保护基地建设。

“以水四定”: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

加强水资源保护利用。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合理调整用水结构。强化秦岭水源涵养区保护管控,重点加强黑河金盆水库、石砭峪水库、田峪水库等水源保护区保护。

面向2035年,西安将坚定守护国土空间安全底线,大力发展绿色循环经济,拥抱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新机遇,推动城市由规模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变。这座千年名城在守护秦岭祖脉、活化渭河生态的实践中,书写着新时代的生态文明答卷

来源:西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相关文章

    构建"一屏一带多廊多片"生态安全新格局 筑牢高质量发展绿色根基

    古都西安西安,这座十三朝古都正站在新的历史坐标上,以《西安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为蓝图,迈向国家中心城市与“一带一路”枢纽的新征程。西安将以秦岭山区和渭河流域为重点,构建“一屏、一带、多廊、多片”的生态安全格局,为高质量发展筑牢绿色根基。“一屏”筑根基:秦岭北麓生态屏障按照核心

    省人大常委会开展《云南省滇池保护条例》实施情况执法检查 守护美丽滇池 筑牢生态屏障

    云南网讯(记者 王丹)7月22日,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听取了省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云南省滇池保护条例》实施情况的报告。执法检查组实地察看了昆明市西山区大观河河道、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星海湿地、昆明市第十五水质净化厂等地,了解滇池入湖河道治理及美丽河湖建设、湿地建设、“十年禁渔”及生

    惠农区至大武口区缩短至35分钟!乌海至玛沁公路惠农(蒙宁界)至石嘴山段建成通车

    7月22日,历时3年建设,自治区重点交通工程——乌海至玛沁公路惠农(蒙宁界)至石嘴山段建成通车,标志着乌玛高速宁夏境全线贯通。从大武口区、惠农区前往贺兰山东麓沿线旅游景点的通行效率预计将提升40%,惠农区至大武口区的车程将缩短至35分钟。乌海至玛沁公路宁夏境段全长约323公里,是国家高速公路网荣乌高

    西宁市全面深化改革成效显著

    青羚网讯7月11日,记者从“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高质量发展”西宁专场新闻发布会获悉,西宁以系统统筹、生态优先、创新活力、开放合作、以人为本为抓手,加快建设“产业之城、创新之城、开放之城、生态之城、幸福之城”。系统统筹方面,西宁从融入和服务全国全省大局出发,提出建设“一个创新服务基地、三个中心城市”发展

    3只红隼宝宝“落户”连古城保护区

    中国甘肃网7月10日讯 据兰州晚报报道 近日,甘肃民勤连古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中心连古城保护站工作人员在调查监测野生动物时,惊喜发现3只小红隼宝宝在保护区招鹰架“安家落户”。红隼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体长31-38厘米,翼展69-74厘米,体重140-300克,雌性体重会比雄性重约20%。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