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吉林省促就业增量政策举措》,推出20条具体措施,涵盖优化体制机制、扩大城镇新增就业、推进高校毕业生留吉回吉、促进重点群体就业、强化对接服务等五大方面,以超常规举措稳定和扩大就业,推动全省就业形势持续向好。
在优化体制机制上,吉林省建立“管行业、管属地、管生产经营必须促进就业”工作体系,强化部门联动与地方主体责任。同时构建市级城镇调查失业率统计机制,将相关指标纳入经济运行分析和政府政绩考核,并通过“四上”企业用工调查及4000户代表性企业动态监测,为就业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扩大城镇新增就业是政策重点。全省计划在重点产业、新质生产力、消费新热点等领域开发岗位18万个以上,通过“96885吉人在线”平台发布,并针对2101个5000万元以上重大项目建立缺工快速响应机制。助企政策方面,失业保险费率降至1%,大型企业稳岗返还30%、中小微企业60%,技能提升补贴按初、中、高级分别为1000元、1500元、2000元,急需紧缺职业补贴上浮30%,政策均执行至2025年底。对登记失业人员,推行“1314”精准帮扶,重点助力脱贫家庭等群体就业。
为推进高校毕业生留吉回吉,我省将开发6万个政策性岗位,包括常规招录2.3万个和缓就业渠道3.7万个,设立“校企合作助理”专项岗位。开展“吉聚人才”等域外引才活动,为异地求职毕业生提供最长1年免费公寓。同时完善事业单位用人机制,允许新招聘人员先到基层锻炼3年,边境岗位编制倾斜,基层岗位放宽招聘条件。省属国企将通过产业布局优化开发市场化岗位,人社干部包保全省69所高校,为困难毕业生“一对一”推荐岗位,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可享“1131”就业服务。
针对其他重点群体,政策明确年度转移农村劳动力270万人,实现劳务收入超1000亿元。10月启动“暖冬招聘会”帮助1.5万人次冬季就业;探索“妈妈岗”促进妇女就业,组织退役军人专场招聘会150场以上,推动4000人留吉;保持脱贫人口务工10万人,稳定1200家就业帮扶车间,年底前归集3万个“适老化岗位”,新增残疾人就业8000人。
此外,我省还将通过技能培训提升就业能力,建立政府购买就业服务机制,支持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参与,升级“吉林智慧人社”等平台,实行“大数据+铁脚板”模式实现智能匹配,同时整治人力资源市场乱象,营造良好就业环境。
此次政策举措通过制度创新、增量驱动和多渠道岗位开发,形成全方位就业促进体系,为我省高质量充分就业提供了有力支撑。
作者:万双
责编:秦楚越
编审:裴晶莹
监审:董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