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香港全球竞争力重返三甲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6-18 13:03:00    




一系列排名上升“见证了中国香港竞争力的强化与优势的提升”。但在地缘经济分化加剧背景下,中国香港仍需应对一系列挑战


文|《财经》记者 焦建
编辑|苏琦

五年多后,中国香港特区的全球竞争力提升再获国际性认定。

617日,据新华社香港消息,在当日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发布的《2025年世界竞争力年报》(下称《年报》)中,中国香港特区的全球竞争力排名再上升两位至全球第三,仅次于瑞士及新加坡。

这是继2019年后中国香港特区首次在该排名中重返全球三甲。

《年报》公布的相关评分结果显示,中国香港竞争力大幅提升,总得分在100分中获99.2分,增加7.7分,增长幅度位列前十名经济体当中的最高。其也提出中国香港将面对多项挑战,包括在地缘经济分化加剧背景下应对外在环境、如何更好发挥连结中国内地与世界其他地区的角色,以及增加土地和人力供应、扩大经济容量等。

“《年报》肯定中国香港的世界一流营商环境,反映商界领袖对中国香港的正面看法。而中国香港的优势则包括法治、简单税制、稳健的金融系统、资金信息人员自由流动等。”香港特区政府行政长官李家超在当日回应指出。

凭着完善法治、政府高效率、经济开放、资本自由进出、国际人才聚集,中国香港多年来在该报告的排名一直名列三甲。但受到2019年黑暴影响,近年香港排名下跌。香港立法会法律界议员林新强在当日对《财经》解析背景时称。

具体而言,《年报》评分共涉及四个方面的因素,即政府效率、营商效率、经济表现及基础建设。其中,中国香港在“政府效率”和“营商效率”排名中上升至全球第二;在“经济表现”和“基础建设”的排名,亦分别上升至全球第六和第七。

在涉及竞争力的一系列子因素方面,中国香港则在“税务政策”和“商业法规”排名全球第一;“国际投资” “教育”和“金融”排名全球第二;“国际贸易”和“管理方式”排名全球第三。

值得关注的细节,还包括今年《年报》中相关数据与此前的排名对比。例如,中国香港特区的政府效率上升一名至世界第二,经济表现排名则由世界第十一升至世界第六,教育亦由第四升至第二。

中国香港在政府效率方面提升的原因,包括在法律和监管框架,以及贿赂和反贪腐的指标方面获得商界领袖高度评价。相关调查数据分别为8.19分和8.21分(满分10分),显示其营商环境透明公平。

一系列排名的提升,与近日中国香港经济、教育及产业等各界的整体回暖态势形成呼应。按照当日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在社交网站的表态,“这见证了中国香港竞争力的强化与优势的提升。”

以资本市场为例,今年以来外围环境持续不明朗,但港股气氛保持稳步向上。截至今年5月,当地股市日均成交金额按年增约1.2倍至2420亿港元;新股集资额接近790亿港元,处于全球前列,被认为是股市的深度和广度都有明显提升。

中国香港金融基建被认为正在发挥一系列作用。前述“营商效率”的排名上升即受惠于金融业的分项从第四位上升至第二位。具体而言,高级主管对股市效率的看法提升、股东权利亦显著改善,以及银行业资产为GDP(本地生产总值)的576%左右,均为利好因素。

香港国安法和《基本法》23条先后立法,令香港社会恢复稳定,增强国际投资者的信心。近年特区政府致力对外宣传,对内通过《稳定币条例草案》和确立企业迁册制度等经济政策,都有助于吸引全球企业来港投资发展。多家企业迁册来港或成立地区总部,都显示香港正迈向新时代新发展。林新强也指出。

“香港在参评的69个经济体中排名第三,反映香港在全球仍然国际一流的城市,尤其是企业效能,以及金融表现评上获得第二名,是中央政府、特区政府、监管机构,以及社会业界共同努力的成果。”香港立法会经济界议员李惟宏对《财经》表示。

瑜不掩瑕。在前述《年报》中,中国香港则在价格领域中位列第69位,即所有参评经济体中的最差表现。其他排名相对逊色的,还包括本地经济(26位)、就业(30位)、社会框架(30位)和科学基建(22位)。

以就业为例,今年以来当地就业人数持续下跌。据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数据,香港就业人数由202411月至20251月的约371.7万人,降至20253月至5月的366.5万人,未恢复2019年的387.1万人水平。整体而言,香港的就业分项排名即受此影响,其就业增长率在2025年至今约萎缩0.13%

再以相关各界普遍关注的中国香港高房价为例,按照一家公共政策机构于2024年发布的《国际住房可负担性年度报告》(International Housing Affordability,统计全球94个都会城市的住房成本可负担性)显示,通过研究全球住宅价格中位数与收入中位数、并计算当地楼价与收入的比值,中国香港已连续第14年成为全球住房负担最重的城市。

此外,中国香港在科学相关领域的排名,亦在当地引发关注。事实上,中国香港近年来一直认为其具有多所兼具国际视野及深厚科研实力的高校,因此在科学研究及科技创新等领域具有优势。

从统计数字看,按照2025年特区政府统计处公布的最新数据(2023年),中国香港本地研发总开支为330亿港元,同比上升10%;其中由工商机构进行研发活动所涉及开支占比约为40%,仅次于高等教育机构的55%。政府机构进行研发活动所涉及开支占余下的5%

可资大致进行对比的是,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24年数据,当年深圳全社会研发投入2236.61亿元人民币、增长18.9%,连续9年保持两位数增长,研发投入强度达6.46%;其中,企业研发投入占比达93.3%,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全时当量达46.1万人年。

为改善相关领域的表现,近年来中国香港在公共房屋建设、科技创新及通过河套合作区与深圳合作方面皆采取了一系列创新措施,但其具体执行效率亦被认为有一定的提升空间。

以作为香港未来发展核心承载区的北部都会区开发为例,李家超则在近日公开指出,“北部都会区的整体发展对香港至为重要。但对目前北都的发展步伐心急如焚,在发展的不同环节都需加快加深。”

李家超也在617日指出,“在政府效率方面,香港税务政策、商业法规同列世界第一。相关评分反映特区政府的施政方向整体正确、各项政策取得成效。我也将改变政府文化、确立以结果为目标的政府政策。”

与之相关的特区政府政策变化,包括或将推出的审视建立“高层政府官员责任制”,即强化政府部门主管、高级公务员的领导作用,并与现有制度结合,以提升政府治理水平,并考虑建立惩处机制。

图片

责编 | 杨明慧

图片

相关文章

    陈文玲:中国迈向经济强国的战略基础与战略耐力

    今年8月,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原总经济师陈文玲进行了主题为“中国迈向经济强国的战略基础与战略耐力”的讲座,全文如下: 在变乱交织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新中国通过几十年艰苦努力已经奠定了迈向世界一流强国的战略基础。与此同时,我们也遭受到霸权国家的遏制打压与围堵。中国能不能迈过这道坎,将来到底能不能得到

    生于1987年、北大毕业,宗立冬当选新职

    澎湃新闻记者 岳怀让 据宁夏日报客户端消息,8月30日上午,在中卫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上,马秀兰当选中卫市人民政府市长,宗立冬当选中卫市第五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齐世龙当选中卫市监察委员会主任,补选马立明、马斌、安琪、李文芳、吴金玲、张晓华、赵积旭、黄宗浩为中卫市第五届人大常委

    福州民营经济:从草根到参天大树

    30年前,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中,长乐、福清等地乡镇企业遍地开花,“草根工业”蓬勃发展。如今,福州民营经济已长成“参天大树”,枝繁叶茂,硕果累累。福州民营经济30年发展之路是一条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跃升之路。现在,民营经济贡献了福州全市50%以上的投资、60%以上的GDP和税收、70%以上的二产增加值、

    推动教师成为变革的中坚力量

    本报讯(记者 宗河)当地时间8月28日至29日,教育部部长怀进鹏在智利圣地亚哥出席世界教师峰会和2030年教育高级别指导委员会会议。 怀进鹏作为世界教师峰会唯一受邀会员国高级代表在开幕式上致辞,并在“迈向变革性的教师教育和教师专业发展”全体会议上讲话。他指出,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强调,教师是立教之本、

    (上合天津峰会)挖掘新机遇 上合组织经贸往来活力强劲

    来源:中国新闻网中新社天津8月30日电 (记者 刘亮)3000亿、4000亿、5000亿美元……近五年来,中国与上海合作组织其他成员国贸易额接连突破千亿美元大关。据中国商务部统计,这一数据在2024年约为5124亿美元,创历史新高。贸易数据持续攀升,彰显上合组织区域经贸往来的强劲活力,也折射出通道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