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全国艺术名词数据中心建设工作会在南京艺术学院召开。本次会议由全国艺术名词工作办公室主办,汇聚了众多业内专家学者,共同为全国艺术名词数据中心的建设出谋划策。
据了解,全国艺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在去年12月举办成立仪式,南京艺术学院作为秘书处单位,牵头艺术学理论的名词审定工作。
会议现场,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事务中心审定业务三处副处长叶艳玲介绍了全国科技名词审定工作的总体情况,回顾了艺术名词审定的进展,重点分享了在名词工作数据采集与语料库建设方面的经验,探讨了如何利用数字化工具提升专家工作效率、提高名词定义和审定的规范性。
“中文术语在国际传播中的挑战主要体现在与国际数据库的对接问题上,未来应加强顶层设计,推动国际标准的研制与数据库的协调,进一步提升中文术语的国际影响力。”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事务中心科研合作处处长王琪以《中文术语协调与国际传播:思考与建议》为题发言,深入剖析了中文术语的国际协调与传播现状,并提出了加强中文术语国际化的建议。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事务中心审定业务五处项目主管马静在《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名词工作及系统介绍》中,总结了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名词审定工作的成功经验,特别是在领导支持、专家团队建设及秘书角色等方面的重要性。她建议:“在名词审定工作中,必须建立清晰的工作机制和流程,同时加强信息化和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尤其是通过建立完善的资料库和系统化管理工具来提高工作效率。”
“艺术名词数据中心不仅是一个查询平台,而且是一个科研工具,能够为科研人员提供重要的知识发现与管理支持。数据中心的建设应依托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支持深度学习和持续发展的学科术语管理。”作为南京大学教授、中国语言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方小兵从语言战略的视角对建设方案进行分析,他认为语料库的建设应包含经典专著、学术论文、词典和教材等基础文献,数据中心应具备多模态呈现功能,支持中英文对照和术语的动态更新,进一步推动艺术学科的全球化与社会化传播。
全国艺术名词工作办公室执行主任、南京艺术学院党委副书记李向民表示:“全国艺术名词数据中心建设是一个重要而复杂的任务,旨在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提升艺术名词审定工作效率,为艺术学科的标准化建设奠定基础。”他呼吁各方共同努力,推动艺术名词数据中心的建设早日完成,成为国内外艺术领域的权威数据平台。
江南时报记者 张梓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