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截至今年2月,央企在渝子企业约1800户、注册资本金超过7400亿元,为现代化新重庆建设注入发展动能,携手打造新时代央地合作新样板,绘就高质量发展的壮阔蓝图。即日起,由重庆市经信委、市国资委联合指导开展的“热土——央企在重庆”主题系列宣传启幕,全面展示央地合作的引领性、标志性和共赢性成果,见证这一场双向奔赴,共同推动国家重大战略在重庆落地见效。
多重战略叠加 央企加快布局重庆
作为我国中西部地区唯一直辖市,重庆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支点,处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联结点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西部陆海新通道、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战略叠加,在国家区域发展和对外开放格局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作用。
同时,现代化新重庆建设全面提速,加速构建“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构建完善“416”科技创新布局,一系列产业扶持、开放创新政策密集出台,营商环境不断优化。2024年重庆经济增速5.7%,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2万亿元,展现出蓬勃的发展势头。
在此背景下,中央企业纷纷加快在渝布局,推动形成多元化、高层次的产业新格局。
通信领域,中央通信企业以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加快布局5G网络、数据中心等重点项目,助推重庆打造西部地区信息通信战略枢纽。汽车领域,央企发挥产业引领优势,推动重庆汽车产业向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深度转型。得益于此,2024年重庆新能源汽车产量达到95.32万辆,同比增长90.5%;汽车总产量达254.01万辆,重回全国汽车产量领先行列。能源领域,央企积极强化电力供应保障,加速推进清洁能源基地开发布局,为区域经济注入源源不断的绿色动能。
今年2月,市委“新春第一会”提出“六区一高地”,对现代化新重庆建设体系构架再迭代、再升级,为央企深度参与重庆建设提供了更坚实支撑和广阔舞台,来渝深化合作的央企名单再次被拉长,“央企+重庆”的协同发展格局正在汇聚起强大合力。
央地融合创新 合作模式再添亮点
中央企业与重庆携手合作,催生出一批引人注目的引领性、标志性和共赢性成果。
创新合作模式方面,央地股权合作取得突破。2024年1月,中交集团水利水电全国总部在重庆揭牌,重庆水投集团通过旗下两家子公司股权参股,持股比例达25.02%。这种非传统直投或并购的合作方式,为央企和地方国企携手拓展业务提供了新思路,也填补了央企在渝业务版图的关键一环。
能源领域同样亮点纷呈:重庆武隆区与大唐集团合作的银盘抽水蓄能电站项目成功签约落地。该项目被列入国家“十四五”抽水蓄能中长期规划重点实施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优化重庆能源结构、助力“双碳”目标实现。无论是城市功能设施还是绿色能源工程,这些项目的推进都体现出央企在渝建设的责任担当和效率“加速度”。
金融赋能实体方面,中央金融类企业通过创新投融资为重庆发展注入活水。以中国信达为例,其累计在渝投资规模超过1100亿元,并以市场化债转股等方式积极帮助重庆企业纾困。近年来该机构投入50多亿元,对本地环保、新能源等企业实施债转股,累计盘活低效资产超过160亿元。这一系列资金“输血”和资源盘活举措,不仅降低了企业财务风险,也有效推动了产业整合和转型升级。
项目加速落地 同频共振携手共进
今年2月14日,深化中央企业与重庆市合作打造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重要战略支点和内陆开放综合枢纽座谈会在北京举行。45家中央企业与重庆市政府及地方国企代表齐聚一堂,现场集中签约17个重大项目,总投资1005亿元。
其实,从2023年以来,重庆已多次赴京与中央企业会谈,先后举办“央地携手合作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国家战略、共建现代化新重庆座谈会”“支持重庆打造西部金融中心、助力现代化新重庆建设金融系统座谈会”,与多家央企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以重大项目为牵引,从资金、技术、资源三大维度精准发力,将央企的“硬实力”转化为城市发展的“加速度”。
央企真金白银的投入为重庆未来发展投下“信任票”,促成了一批产业基地、技术研发、民生工程项目加速实施,央企与重庆的同频共振,也为彼此带来了“1+1>2”的耦合效应。
站在新的起点,央地合作前景更为广阔。重庆近日面向央企发布了涵盖产业协同、股权合作、资产盘活等领域的城市机会清单,再邀央企共享“时代红利”、共绘发展蓝图。
可以预见,中央企业将继续发挥“国家队”优势,与重庆携手打造更多引领性、标志性合作成果,为现代化新重庆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力。
“热土”之上,央地合作的精彩篇章正徐徐展开,未来可期!
(第1眼TV-华龙网 林森 黎盛荣 人民网重庆频道 蒋开均 马春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