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拜登确诊前列腺癌骨转移,这种癌症为何容易“发现即晚期”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0 12:30:00    

受访专家:湖北省肿瘤医院泌尿外科副主任医师 邓康俐

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卞 磊

当地时间5月18日,美国前总统拜登办公室发表声明称,拜登被诊断患侵袭性前列腺癌。

根据声明,拜登的泌尿系统症状最近不断加重,医生检查发现一处前列腺结节。5月16日,拜登被诊断患有前列腺癌,癌症已扩散至骨头。声明说,拜登罹患的前列腺癌似乎对激素敏感,可进行有效管理。拜登及其家人正在同医生一起评估治疗方案。

湖北省肿瘤医院泌尿外科副主任医师邓康俐在接受“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记者采访时介绍,综合公开消息,拜登所患前列腺癌有以下4个关键信息。

第一,肿瘤具有侵袭性。前列腺癌发病率在欧美国家居于首位,其死亡率排在第二位,仅次于肺癌。这类癌症好发于老年男性,尤其是65岁以上男性,大部分患者在发病时没有任何症状。绝大部分前列腺癌属于较为“懒惰”的癌症,病情进展较缓慢,病程通常在10年以上。还有一小部分患者的前列腺癌具有侵袭性,以湖北省肿瘤医院接诊的相关病例数据来看,占比可能不到10%。

侵袭性是医学上对肿瘤的一种生物学描述,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侵袭性越强,癌细胞越容易转移。二是这类患者对现有治疗手段(如内分泌治疗、化疗)具有抵抗性。三是这类患者的每一个治疗阶段都相对较短。若患者刚开始治疗时处于激素敏感阶段,会比其他患者更快进入激素抵抗阶段。

第二,前列腺癌格里森评分为9分。格里森评分是评定癌症侵袭性的标准,满分为10分,分数越高,侵袭性越强。拜登评分为9分,意味着恶性程度较高,但通过规范化治疗可有效控制病情。

第三,存在骨转移。基于医疗护理等级、体检频率等,邓康俐推测拜登可能是影像学上的骨转移,即通过精密仪器检测出有少数癌细胞侵犯了骨头的某一部位。转移性前列腺癌可定义为晚期恶性肿瘤,因为前列腺癌一旦转移,就无法治愈。不过目前现有的治疗手段,如放疗、核素治疗等,可以让患者实现带瘤生存。

第四,肿瘤处于激素敏感阶段。这意味着当前癌细胞对激素治疗较为敏感,可通过规范治疗,延缓疾病进程,提高生活质量。

邓康俐表示,我国前列腺癌发病率在所有癌症中大约处于第四位,死亡率排名则更低。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加速,前列腺癌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且近些年有加速上升情况。由于前列腺癌初期常无明显征兆,很多患者在病情进展后,出现尿频、尿急、血尿或骨痛等症状才就医治疗。国家癌症中心统计数据显示,有60%~70%的前列腺癌门诊患者,在初诊时已发生转移。考虑到一些患者可能仍处于癌症初期,没有明显症状,并未就诊,我国现有患病人数很可能被低估了。

要想更好地防治前列腺癌,邓康俐建议采取两方面措施。国家层面,建议推动50岁以上男性定期检测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欧美很多国家每年都会对45岁以上男性进行PSA检测,将受测者分为低危、中危和高危,并分类管理,以降低发病率。个人层面,建议有家族史的男性,及有吸烟、饮酒、爱吃高脂或高盐食物、爱吃宵夜等高危因素的男性,在50岁以后每年定期检测PSA。若指标小于4,较为安全;若指标在4~10之间,则需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和医生判断,决定是否进行前列腺穿刺检查,以明确诊断。▲

相关文章

    “肿瘤战场”上的守护者

    文/内蒙古日报记者 王丽红 图/内蒙古日报记者 王磊2025年8月19日是第八个中国医师节。节日前夕,内蒙古日报记者深入临床一线,记录医者以仁心践行使命、以精术守护生命的日常点滴。他们的坚守,正是对“德馨于行,技精于勤”最生动的诠释。——编者当晨光穿透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内蒙古医院(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肿

    山西省加快打造“医疗数字影像云平台”

    本报讯 山西省卫生健康委日前发布消息,我省正在加快推进医疗数字影像云平台建设。截至目前,全省已有276家符合条件的二级及以上公立医疗机构接入平台,总数据量突破100T。这标志着省域内实现了跨院影像互通共享,患者可随时查看自身影像数据。据介绍,该平台采用“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可持续化运营”模式建设,最

    株洲爱尔眼科医院举行专家见面会暨科普分享会

    红网时刻新闻8月11日讯(通讯员 肖萌)在眼科医疗领域,近视矫正技术正朝着“高清视觉、全程定制”的方向不断发展。爱尔眼科医院集团在ICL晶体植入手术领域持续深耕,截至目前,在十年间已完成55万例ICL晶体植入手术,蝉联瑞士STAAR Surgical公司“全球ICL手术量第一医疗机构(2015 -

    防治肝炎,这些知识你了解吗?

    新华社西安7月28日电(记者蔺娟)7月28日是世界肝炎日。肝炎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肝炎有哪些类型?病毒性肝炎可以治愈吗?如何预防肝炎?关于肝炎防治的这些知识,听听专家怎么说。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韩英介绍,通常人们所说的肝炎多数指的是甲型、

    《科学》刊发上海科学家成果:小胶质细胞替换疗法有效阻断致命性遗传脑病进展

    北京时间7月11日(美国东部时间7月10日14时),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彭勃、饶艳霞团队与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曹立团队合作,在《科学》(Science)发表最新研究,首次证实通过替换中枢神经系统中的致病性小胶质细胞,可成功阻断成人起病轴突膨胀伴色素胶质细胞脑白质病(ALSP)的病程进展。ALSP是一种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