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拜登确诊前列腺癌骨转移,这种癌症为何容易“发现即晚期”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0 12:30:00    

受访专家:湖北省肿瘤医院泌尿外科副主任医师 邓康俐

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卞 磊

当地时间5月18日,美国前总统拜登办公室发表声明称,拜登被诊断患侵袭性前列腺癌。

根据声明,拜登的泌尿系统症状最近不断加重,医生检查发现一处前列腺结节。5月16日,拜登被诊断患有前列腺癌,癌症已扩散至骨头。声明说,拜登罹患的前列腺癌似乎对激素敏感,可进行有效管理。拜登及其家人正在同医生一起评估治疗方案。

湖北省肿瘤医院泌尿外科副主任医师邓康俐在接受“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记者采访时介绍,综合公开消息,拜登所患前列腺癌有以下4个关键信息。

第一,肿瘤具有侵袭性。前列腺癌发病率在欧美国家居于首位,其死亡率排在第二位,仅次于肺癌。这类癌症好发于老年男性,尤其是65岁以上男性,大部分患者在发病时没有任何症状。绝大部分前列腺癌属于较为“懒惰”的癌症,病情进展较缓慢,病程通常在10年以上。还有一小部分患者的前列腺癌具有侵袭性,以湖北省肿瘤医院接诊的相关病例数据来看,占比可能不到10%。

侵袭性是医学上对肿瘤的一种生物学描述,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侵袭性越强,癌细胞越容易转移。二是这类患者对现有治疗手段(如内分泌治疗、化疗)具有抵抗性。三是这类患者的每一个治疗阶段都相对较短。若患者刚开始治疗时处于激素敏感阶段,会比其他患者更快进入激素抵抗阶段。

第二,前列腺癌格里森评分为9分。格里森评分是评定癌症侵袭性的标准,满分为10分,分数越高,侵袭性越强。拜登评分为9分,意味着恶性程度较高,但通过规范化治疗可有效控制病情。

第三,存在骨转移。基于医疗护理等级、体检频率等,邓康俐推测拜登可能是影像学上的骨转移,即通过精密仪器检测出有少数癌细胞侵犯了骨头的某一部位。转移性前列腺癌可定义为晚期恶性肿瘤,因为前列腺癌一旦转移,就无法治愈。不过目前现有的治疗手段,如放疗、核素治疗等,可以让患者实现带瘤生存。

第四,肿瘤处于激素敏感阶段。这意味着当前癌细胞对激素治疗较为敏感,可通过规范治疗,延缓疾病进程,提高生活质量。

邓康俐表示,我国前列腺癌发病率在所有癌症中大约处于第四位,死亡率排名则更低。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加速,前列腺癌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且近些年有加速上升情况。由于前列腺癌初期常无明显征兆,很多患者在病情进展后,出现尿频、尿急、血尿或骨痛等症状才就医治疗。国家癌症中心统计数据显示,有60%~70%的前列腺癌门诊患者,在初诊时已发生转移。考虑到一些患者可能仍处于癌症初期,没有明显症状,并未就诊,我国现有患病人数很可能被低估了。

要想更好地防治前列腺癌,邓康俐建议采取两方面措施。国家层面,建议推动50岁以上男性定期检测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欧美很多国家每年都会对45岁以上男性进行PSA检测,将受测者分为低危、中危和高危,并分类管理,以降低发病率。个人层面,建议有家族史的男性,及有吸烟、饮酒、爱吃高脂或高盐食物、爱吃宵夜等高危因素的男性,在50岁以后每年定期检测PSA。若指标小于4,较为安全;若指标在4~10之间,则需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和医生判断,决定是否进行前列腺穿刺检查,以明确诊断。▲

相关文章

    拜登确诊前列腺癌骨转移,这种癌症为何容易“发现即晚期”

    受访专家:湖北省肿瘤医院泌尿外科副主任医师 邓康俐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卞 磊当地时间5月18日,美国前总统拜登办公室发表声明称,拜登被诊断患侵袭性前列腺癌。根据声明,拜登的泌尿系统症状最近不断加重,医生检查发现一处前列腺结节。5月16日,拜登被诊断患有前列腺癌,癌症已扩散至骨头。声明说,拜登罹患

    27岁,我停经了

    “我还年轻,吃点药就好了”“卵巢功能下降。”2018年,26岁的袁媛看着诊断报告上的这六个字,没有任何概念。在这之前,袁媛的月经已经不正常一段时间了。从2017年开始,要么一个月来两次,要么两个月来一次。那时袁媛也去当地的妇幼保健院检查过,医生和她说只是月经混乱,吃点黄体酮就行。可吃了几周还是无济于

    男女共防 同护健康同护 南京男性九价HPV疫苗接种工作正式启动

    5月10日,以“男女共防,健康同护”为主题的南京市九价HPV疫苗男性接种工作启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控制中心副主任陈祥生、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专家陈强、南京市江宁医院预防保健科主任、主任医师戴家振、东南大学医院副院长(主持工作)、主任医师杜国平出席,并在现场共同探讨“HPV男女共防计

    被100多个工作微信群掏空,39岁女子报复性进食减压,最后确诊糖尿病+中度抑郁症

    来源:【黑龙江日报】“杜医生,我现在瘦回到110斤了,也找了份新工作,整个人感觉好多了。”近日,39岁的薛女士来到宁波某医院心身医学科杜香菊副主任医师的门诊复诊,喜滋滋地说起自己的变化,此前,她一度因报复性进食不得不入院治疗。当压力、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来袭时,很多人会通过暴食来“治愈”自己。杜香菊

    突发胸痛竟是吃太快?预防食管损伤,切记细嚼慢咽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郑佳颖 通讯员 陈雨虹 徐珊近日,浙江医院急诊科接诊了一位突发胸痛的患者。因匆忙进食,31岁的张先生(化名)突发剧烈胸痛,紧急就诊,医生经胃镜将食管异物嵌顿取出,发现距门齿25-35cm有一长条状血肿,结合病史及影像学检查,确诊为食管血肿。 询问得知,张先生在吃一根烤肠时未充分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