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当初出院时忘记退掉医院的就餐卡,医院就餐卡在家里搁了七八年,现在突然找到了,想去退卡,卡里的余额如何清退成了难题。近日,市民张女士就在陕西省中医医院食堂遇到了这样的问题。经记者调查了解,国内其他部分城市也发生过类似情况,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却实实在在影响了大家的情绪和生活质量。
国内其他医院曾有就餐卡退卡难案例
大庆市民赵先生的老伴儿2024年在大庆市人民医院住院时办了一张饭卡,出院后卡里还剩下80多块钱。本来想着退了就算了,谁知道因为食堂换了个新老板,这钱就一直没给退回来。医院方面称是因为需要联系原来的承包商,加上春节假期的影响导致了拖延。“钱不多,可心里堵得慌。”赵师傅表示。

赵先生的问题曝光后,大庆市人民医院当天联系新旧承包方,三天内就完成退款。
2024年8月,安徽滁州市某公立医院原先经营食堂的餐饮管理公司经营期限结束后,新的餐饮公司进场,在此期间新旧机构交替,有100多张餐卡账款合计金额7354余元尚未结清,部分消费者权益受损。因此,该院为了依法维护餐卡持有者合法权益,表示将采取诉讼为患者维权。院方要求消费者在规定日内集中在医院指定科室对接退卡事宜,逾期未退卡的需要患者自行与餐卡售出公司联系退卡。最终帮300多人追回了就餐卡余额。
律师说法:消费者权益受《消法》《民法典》保护,应返还剩余金额是法律义务
就此,北京大成(西安)律师事务所律师韩朝泽认为,医院餐厅经营机构退场时,若消费者就餐卡内仍有未消费余额,经营机构应及时退还。这一结论基于我国《民法典》《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对预付费消费合同、消费者权益保护及不当得利规则的明确规定。韩朝泽律师表示,消费者购买就餐卡并充值的行为,本质上与医院餐厅经营机构(以下简称“经营者”)成立预付费服务合同。当经营者因结业、外包终止或其他原因退场,无法继续履行服务合同时,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1. 《民法典》关于合同解除与债务清偿的规定
根据《民法典》第五百六十三条第一款第二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二)在履行期限届满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
经营者退场属于“以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无法继续提供餐饮服务),消费者依法享有法定解除权。合同解除后,根据《民法典》第五百六十六条第一款:“合同解除后,尚未履行的,终止履行;已经履行的,根据履行情况和合同性质,当事人可以请求恢复原状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并有权请求赔偿损失。”因此,消费者未消费的余额属于“已履行但未履行完毕的预付款”,经营者应返还剩余金额。
2.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关于预收款服务的特别规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三条,经营者以预收款方式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应当按照约定提供。如果经营者未按照约定提供商品或服务,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履行约定或者退回预付款。在充值卡消费场景中,如果商家未能按照承诺提供服务,消费者有权要求退还剩余的充值金额。
3. 不当得利规则:无合法依据占有余额需返还。若经营者退场后无正当理由拒绝退还余额,其行为构成《民法典》第九百八十五条规定的“不当得利”。该条款指出:“得利人没有法律根据取得不当利益的,受损失的人可以请求得利人返还取得的利益。”
消费者充值后,余额的所有权本质上仍归消费者(经营者仅临时占有用于消费抵扣),经营者因退场失去占有依据,需返还余额以避免不当得利。
韩朝泽律师分析,若医院餐厅系由第三方外包经营(如医院与餐饮公司签订合作协议),消费者可同时向经营者和医院主张权利。
最后,韩律师表示,个案还需区别对待。建议患者协商解决:优先与经营者或医院协商,要求限期退还;或者向当地消费者协会(12315)、市场监管部门投诉,由行政部门介入调解;若协商、投诉无果,可向法院起诉,主张经营者返还余额及利息(需保留充值凭证、余额查询记录等证据);若涉及众多消费者(如数百人充值未退),可向检察机关或消费者协会申请提起公益诉讼。
记者手记:就餐卡是信任的托付,别让“退卡难”寒了患者心
患者在医院办理就餐卡,看似是日常小事,实则是将“一餐一饭”的需求托付给医院——这份信任,源于对医院服务质量的认可,更源于对“医者仁心”底色的信赖。当餐厅经营机构因故退场,这张小小的就餐卡便成了信任的“试金石”:卡内余额不仅是未消费的金额,更是患者对医院“靠谱”的期待。

清退余额,不是简单的“钱货两清”,而是法律明确的义务。《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还是《民法典》的规定,既是对患者权益的兜底,更是对“信任”的守护。
但规矩之外,更需温情。患者可能是老人,可能带着孩子,可能正为治疗焦心……及时清退余额,一句“您的钱已到账,请查收”的贴心告知,一次主动上门的现场办理,都能让这份信任更踏实。医院作为管理方,更应督促经营者履行义务,别让“退卡难”寒了患者的心。
信任易失不易得。一张就餐卡的余额清退,测的是规则的力度,量的是医患的温度。愿每一份托付都被认真对待,愿每一次告别都带着体面与温暖。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 袁小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