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免费开放无需预约!今天中午12:00,玉架山考古博物馆开放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18 09:22:00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施雯 通讯员 胡心怡 周洌虔

今天上午,“5・18国际博物馆日”杭州市主会场活动暨玉架山考古博物馆开馆仪式将在临平区举行。

承载着良渚文明5000年历史底蕴的博物馆——玉架山考古博物馆,今天中午12点将揭开神秘面纱,正式向公众开放。 博物馆设有临平遗址群厅、茅山遗址厅、玉架山遗址厅三大展厅,并在国内博物馆首次设置无障碍展厅。

临平区供图

今天临展厅同步启幕“星斗——古国时代的中国”展览,汇聚19家单位215件珍贵文物,系统梳理中华文明早期起源脉络,带领公众透过陶土、玉器、青铜,感受跨越两千年的古国文明,展期至8月15日。

临平遗址群厅

踏入临平遗址群厅,一幅描绘临平地区从古至今发展历程的历史长卷便在观众眼前徐徐展开。

临平遗址群厅内共有4个单元,展出文物300余件(组),其中重点文物为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简化神人面纹双联玉琮、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玉柱形器、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兽面纹玉三叉形器等。

在“水乡”单元,借助丰富的图版和直观的岩芯模型,观众可以清晰地了解到临平地区在万年前至四千年前,古地貌如何从波涛汹涌的海湾、潮滩逐步演变为适宜人类居住的滨海平原。同时,还能深入了解当时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和丰富多样的生态环境,是如何为早期文明的孕育和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宜居”单元,则将目光聚焦于临平先民的生活轨迹,时间跨度从马家浜文化延续至广富林文化,长达三千余年。在这里,观众不仅能学习到考古年代学的专业知识,了解“相对年代”和“绝对年代”的测定方法,还能领略到作为良渚文化区域中心之一的临平遗址群,其丰富多样的遗址类型和清晰有序的聚落结构。

此外,通过展示临平先民以稻作农业为主,同时兼顾采集与渔猎的生活场景,生动地还原了他们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

“秩序”单元,以墓葬为切入点,选取横山M2、后头山M18、三亩里M4等具有代表性的墓葬,生动地展现了良渚社会鲜明的等级分化特征,同时也彰显出良渚社会高度一致的文化认同感,让观众得以一窥当时社会的阶层结构和文化内涵。

“事神”单元,深入揭示了良渚文化中玉器与信仰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玉琮、神人兽面纹饰、龙形玉器等珍贵文物的展示,充分体现了良渚文化统一的社会信仰体系,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文化共同体,让观众感受到良渚文化独特的精神世界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茅山遗址厅

茅山遗址厅内共有5个单元,展出文物500余件(组)。马家浜文化时期的茅山村单元,向观众展示了6000多年前茅山人因地制宜开凿半地穴式住所的智慧,以及当时丰富多样的生活用具,让人们对马家浜文化时期的生活有了更为直观的认识。

临平区供图

崧泽文化时期的茅山村单元,着重凸显了这一时期在文化传承方面的重要作用。崧泽文化时期独特的纹饰风格,对后续良渚玉器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连接不同文化阶段的重要纽带。

良渚文化时期的茅山村单元,是茅山遗址厅的核心部分。通过建筑遗迹F8的复原模型,观众可以直观地感受良渚时期茅山村的居住环境。同时,对不同出土背景器物保存状态的介绍,以及随葬品性别差异的分析,深入且全面地展现了良渚文化的社会风貌。 广富林文化时期的茅山村单元,讲述了4000多年前茅山村被洪水淹没的历史故事。洪水沉积层和圣水牛足迹等考古发现,为研究当时的气候环境变化提供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也让人们对古代社会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茅山遗址与稻作文明单元,从源流、传播、永续三个维度,系统且深入地阐述了稻作文明在长江下游地区的起源、发展历程,以及对周边地区产生的广泛影响。

其中,稻田胜景沉浸式3D电影给观众带来新奇有趣的体验,更是突出了茅山遗址在稻作文明中的关键地位,代表了当时中国南方稻作农业文明的高度发达水平。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厅内展示的良渚文化时期的水稻田和清晰可辨的牛脚印,生动地揭开了良渚先民稻作文明和同时期野生动物的神秘面纱。

玉架山遗址厅

玉架山遗址厅则重点展示了玉架山遗址的独特价值,展厅分为四个单元,共展出文物900余件(组)。

展厅内着重展出了遗址出土的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刻符玉璧、玉梳背和玉冠状器等珍贵文物,将先民们的智慧、审美、社会风貌一一展现,让我们得以穿越时空,与历史对话。

临平区供图

在规划营建单元,观众可以了解到玉架山遗址的营建过程。五千多年前,先民们在湿地挖坑取土,填高地面形成土台,环绕土台的环壕兼具防御、水陆交通和生活用水功能。六个环壕可能代表六个氏族,共同组成了临平遗址群内中心性大规模环壕聚落。通过考古调查、发掘剖面和发掘平面展示,观众能深入了解遗址的环境、筑台过程和各环壕的详细情况。

见证兴废单元通过陶器年表、墓地结构和环壕兴衰展示,让观众见证良渚文化的兴衰历程。考古学家根据墓葬出土陶器构建了玉架山的年表,“陶器墙”展示了六个环壕一到四期的完整陶器年表,让观众理解陶器在考古研究中的重要性。通过复原墓地中的下葬顺序和布局结构,以及基于各环壕内墓葬和出土器物年代复原环壕兴废顺序,观众可以直观感受玉架山遗址的发展变化。

葬仪葬俗单元因其贵贱同域的埋葬模式,为研究基层社会单元结构提供了重要样本。在玉架山遗址,墓葬不仅是逝者的安息之所,更是解读良渚社会的珍贵密码。本单元将带您深入探寻五千年前良渚人的葬仪葬俗,揭开那个时代生死观与社会结构的神秘面纱。

临平区供图

群玉架山单元则展示了玉架山玉器的材质、工艺与象征意义,体现了良渚文化“崇玉尚礼”的社会风尚。玉器,在良渚文化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玉架山遗址出土的大量精美玉器,从材质、工艺到象征意义,全方位展现了那个时代“崇玉尚礼”的社会风貌。

无障碍展厅

博物馆充分考虑到特殊群体的需求,馆内的无障碍通道贯穿全程,无障碍展厅“心光——触摸远古临”配备了盲道、盲文导览、语音讲解等贴心设施,营造了一个温暖、舒适的无障碍观展环境。此外,博物馆内的互动大屏区也是一大特色亮点,设置了丰富多样的多媒体体验项目。

后续常态化开放公告

一、开放时间

(一)博物馆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开放,16:30停止入馆。每周一全天闭馆(逢法定节假日开放)。特别提示:2025年5月19日(周一)正常开放。

(二)遗址公园每天6:00-21:00开放,20:30停止入园。

二、开放地点

临平区绿洲路与兴中路交叉路口往东北约90米

三、参观须知

免费政策:博物馆和遗址公园免费向公众开放,无需线上预约。

入馆凭证:参观时请携带身份证、社保卡等有效证件,可刷卡入馆;未携带有效身份证件者,需现场实名登记后入馆。

安全检查:请自觉接受安检,严禁携带打火机、宠物及违禁物品入馆。

文明参观:请爱护文物、展品和公共设备设施,共同维护参观环境。

应急指引:如遇突发事件,请听从现场工作人员的指挥。

“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

    免费开放无需预约!今天中午12:00,玉架山考古博物馆开放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施雯 通讯员 胡心怡 周洌虔今天上午,“5・18国际博物馆日”杭州市主会场活动暨玉架山考古博物馆开馆仪式将在临平区举行。承载着良渚文明5000年历史底蕴的博物馆——玉架山考古博物馆,今天中午12点将揭开神秘面纱,正式向公众开放。 博物馆设有临平遗址群厅、茅山遗址厅、玉架山遗址厅三

    传统与现代交融 南昌文创“出圈”又出彩

      南昌,有趣有味,文化的滋润、创意的产品、食物的美味,令人回味无穷——在传统文化与现代创意的激情碰撞中,南昌文创产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不仅丰富了游客的旅游体验,更让南昌文化以新颖、有趣的形式“出圈”,成为文旅市场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近年来,文化和旅游的深度交融催生出一片新天地,文创产品犹如一座精

    六大主题点燃塞上消费与文化热潮 2025银马体育消费嘉年华热闹启幕

    5月15日,银川国际会展中心E馆迎来一场融合体育、消费与文化的盛大狂欢——2025宁夏银川马拉松体育消费嘉年华。本次嘉年华活动以“寻梦塞上,悦享消费”为主题,打造近9000平方米综合性平台,通过六大主题展区及系列促消费举措,全方位展现银川城市魅力,推动体育产业与文旅消费深度融合,活动将持续至5月17

    千年青秀山

    辽阔的中华大地不乏名山大岳,南宁青秀山自有一番好风景。漫步山间古道,古木参天掩映亭台楼阁;登上始建于明代的龙象塔远眺,邕江如带,青峰叠翠,城市拔节向上。一座山与一座城,历史遗存、自然生态与现代文明零距离拥抱、交融共生。在“中国绿城”南宁,青秀山恰似一枚碧玉镶嵌中央,一片深绿与城市天际线连成一体,为城

    世说新语|文旅“出圈”,内卷有“度”

    文旅推介近来成为地方展示魅力的一个窗口,一些地方干部为了吸引游客,在营销方式上不断创新,有的扮古风、有的“秀”双语、有的展才艺……但是,凡事讲个“度”,所谓过犹不及。(据《人民日报》5月6日报道)当几位乡镇干部在油菜花田尬舞的视频登上热搜后,基层干部的文旅短视频内卷似乎突然有了“参考答案”,一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