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深化改革提高发展的就业带动力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6-24 06:49:00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是新时代新征程就业工作的新定位、新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始终坚持就业优先”,要求“更加自觉地把高质量充分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使高质量发展的过程成为就业提质扩容的过程,提高发展的就业带动力”。这为新形势下更好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夯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人才支撑,提供了遵循。

就业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民生改善的“温度计”,既是劳动者获得收入、提高生活水平的基本途径,也是支撑国民经济运行的“基本盘”。劳动者通过就业参与生产劳动,实现技能提升,进行科技创新。同时,劳动者通过使用劳动报酬,获得更高品质的生活、实现更为全面的发展。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意味着更多劳动者能够参与到推动高质量发展进程中,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高质量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才能有效缓解资源环境约束,拓宽发展空间、增强发展后劲,更好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发展不平衡问题、人与自然和谐问题、发展内外联动问题、社会公平正义问题,进而为更多劳动者高质量充分就业提供支撑。

高质量发展与高质量充分就业需协同共进。从国外发展实践看,经济增长并不必然带来就业增长,必须使经济政策与就业政策有效协调,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就业促进协调联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强化宏观政策民生导向,要求推动更多资金资源“投资于人”、服务于民生,支持扩大就业、促进居民增收减负、加强消费激励,形成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环。一系列重要部署将使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也成为就业提质扩容的过程。

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就业机会充分、就业环境公平、就业结构优化、人岗匹配高效、劳动关系和谐的局面逐步形成,系统集成、协调联动、数字赋能、管理科学、法治保障的就业工作体系更加健全。同时也要看到,目前部分领域的人力资源供需尚不匹配,“有活没人干”与“有人没活干”并存。在新兴产业快速发展、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背景下,数字经济等领域的人才缺口较大;随着人口老龄化、劳动力大龄化趋势更加明显,一些地区存在人才“空心化”问题。总体上看,这些都属于就业领域的结构性矛盾,关键是要通过加快塑造素质优良、总量充裕、结构优化、分布合理的现代化人力资源加以解决。需科学预见、精确预估产业发展的人才需求趋势,从推动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协同发展出发,利用技术改造和产业集群建设,缓解知识和技能错配问题,促进劳动者向新兴产业流动。同时,完善区域间劳动力市场供需对接相关机制,优化劳动力资源配置,激发全社会不同年龄群体的活力和创造力。为此,主要需在以下几个方面切实发力。

一是加强就业理论研究和咨询智库建设。加快建构中国就业理论体系,是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重要支撑和保障。可考虑围绕就业领域的体制机制改革、着眼化解结构性就业矛盾深入研究,健全就业促进、反就业歧视相关法律制度,完善政府购买就业公共服务制度;围绕强化就业优先战略及政策实施深入研究,为提升相关行业对就业的带动力提供智力支持;围绕新一轮科技革命演进趋势深入研究,研判新质生产力以及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对就业的影响;围绕强化就业领域国际合作深入研究,提升我国在就业领域的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形成适应中国国情的理论成果,更好指导实践。

二是开展高质量充分就业评估。需要从就业机会充分、就业环境公平、就业结构优化、人岗匹配高效、劳动关系和谐等方面,从劳动者工作稳定、收入合理、保障可靠、职业安全等方面,明确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具体内涵和评价体系。同时,强化产业端人才需求和就业端评价反馈,全链条优化培养供给、就业指导、求职招聘、帮扶援助、监测评价等服务。

三是促进高等教育人才供需适配。推动高校毕业生和青年人才投身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城乡基层和中小微企业就业创业,拓宽市场化社会化就业渠道。同时,着力提高教育供给与人才需求的匹配度,积极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以供需适配破解结构性就业矛盾。特别是要紧跟时代发展和科技进步进程,完善对接机制,着力解决供需适配、服务升级、机制优化等方面问题,进一步优化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体制机制,促进高校毕业生成为创新型、复合型和应用型人才。

四是加大对创业创新创造的鼓励力度。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7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健全创业支持体系提升创业质量的意见》,提出要构建“创业培训、创业服务、创业孵化、创业活动”四创联动的支持体系。进一步加大对创业创新创造的支持力度,需优化创业促进就业政策环境,面向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提供支持保障。特别是在优化创业培训提升全过程创业能力、完善创业服务提供全方位发展助力、夯实创业孵化拓展全周期培育扶持、组织创业活动营造全生态创业氛围等方面切实发力,激发全社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协同推进高质量发展与高质量充分就业。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谭 泓 作者系山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青岛大学劳动人事研究院院长)

相关文章

    全链条加速布局 商业航天迎产业扩张期

    卫星互联网加速组网,一批新型号商业火箭陆续首飞;顶层设计强化牵引,产业资本加速入场;构建起“星、箭、场、测、用”全产业链,坐拥万亿元市场规模……“十四五”时期,我国商业航天抓住发展“黄金机遇期”,在奔向星辰大海的征途上实现快速发展。步入8月,距离“十四五”规划收官不足半年。相关行业、一线企业正主动作

    麻省理工毕业,这位印度工程师来大湾区搞“黑科技”!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袁思杰 实习生顾欣宇 香港 深圳报道想象一下,人类指尖的轻触,不再局限于宏大的雕塑或巍峨的建筑,而是能在蝴蝶翅膀的虹彩纹路间游走,甚至在细胞膜的精微褶皱上书写生命的密码——纳米3D打印技术,正是这样一支点石成金的“神笔”。它以原子、分子为墨,以微观尺度为砚,突破传统制造的藩篱,在发

    国际基础科学大会在京开幕,六位科学家获颁基础科学终身成就奖

    7月13日,2025国际基础科学大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开幕。丁肇中、朱棣文、戴维·格罗斯、罗伯特·塔扬、森重文、乔治·卢斯蒂格6位科学家现场获颁2025基础科学终身成就奖。7月13日,2025国际基础科学大会在京开幕。主办方供图国际大奖得主、中外院士云集开幕式当天,丘成桐、姚期智等4位菲尔兹奖得主、

    西宁市全面深化改革成效显著

    青羚网讯7月11日,记者从“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高质量发展”西宁专场新闻发布会获悉,西宁以系统统筹、生态优先、创新活力、开放合作、以人为本为抓手,加快建设“产业之城、创新之城、开放之城、生态之城、幸福之城”。系统统筹方面,西宁从融入和服务全国全省大局出发,提出建设“一个创新服务基地、三个中心城市”发展

    中国一汽稳中有进创新提质

    日前,中国一汽发布今年上半年产销成绩单:1至6月整车销量突破157万辆,同比增长6.1%;生产整车155.5万辆,同比增长3.8%。其中,自主品牌销量突破44.98万辆,同比增长8.5%,自主新能源销量突破14.5万辆,同比增长95.5%;合资品牌销量112.1万辆,保持合资阵营领先地位。今年以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