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合水: 科技赋能甜糯玉米 产业兴旺百姓增收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22 17:06:00    

眼下,合水县太白镇的甜糯玉米迎来丰收盛景。沉甸甸的玉米棒压弯了秸秆,田间地头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这喜人景象的背后,是国家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合水所需、国投所能”帮扶理念的生动实践----通过引进智能水肥一体化系统,昔日“靠天吃饭”的零散农田,如今已蜕变为现代化农业示范基地。


近日,记者走进太白镇莲花寺村的甜糯玉米种植基地看到,村民们正忙着采收玉米。该基地创新采用“订单式”运营模式,通过统一品种、技术指导和订单收购,既保障了产品品质,又确保了市场销路。目前采收工作正有条不紊地进行,新鲜采收的玉米经过分拣后,直接运往加工企业,实现 “田间到车间” 的无缝衔接。



科技赋能是太白镇甜糯玉米产业提质增效的关键。依托智慧农业系统,太白镇创新推行甜糯玉米分批种植模式,通过智能化监测平台实时调控水肥供给,精准匹配玉米各生长阶段需求,实现单产水平显著提升;同时采用先进的4小时锁鲜工艺,有效保留玉米的香甜口感和丰富营养,产品品质得到全面提升。这一系列技术创新举措,不仅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益,更带动了当地农户持续增收,为发展特色农业产业提供了有力支撑。

太白镇莲花寺村驻村第一书记赵振男说:“目前莲花寺村在进行第二批玉米收割,在玉米收割之初,我们的相关负责人已经到岗到位,连同乡镇、村里工作人员,每天对甜糯玉米的生长情况进行监测,以确保玉米在口感方面得到更好地保障。”



据了解,2024年,国投集团在莲花寺村投资300万元,建成2000平方米的鲜糯玉米加工车间,引进标准化生产线,实现玉米剥皮、清洗、蒸煮、真空包装和高温灭菌的全流程标准化生产。通过水肥一体化智慧农业灌溉技术,玉米颗粒饱满、品质上乘。甜糯玉米特色产业链不仅实现了农产品附加值提升,更探索出了一条以特色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目前,工厂的运营已创造34个稳定就业岗位,带动68户农户发展订单农业,形成了‘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既破解了农产品销售难题,又带动了当地农户增收,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

记者 王一茹



总监制:王廷斌

监 制:邱晶晶 张玉峰

责 编:贾静

编 辑:赵翔

相关文章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合水: 科技赋能甜糯玉米 产业兴旺百姓增收

    眼下,合水县太白镇的甜糯玉米迎来丰收盛景。沉甸甸的玉米棒压弯了秸秆,田间地头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这喜人景象的背后,是国家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合水所需、国投所能”帮扶理念的生动实践----通过引进智能水肥一体化系统,昔日“靠天吃饭”的零散农田,如今已蜕变为现代化农业示范基地。近日,记者走进太白镇莲

    乡村童行善润童心 “慈善流动课堂”走进济南市瓦峪沟村

    为进一步弘扬慈善文化,凝聚向善力量,近日,由市慈善中心主办的“慈善流动课堂”走进瓦峪沟村“向阳花计划”暑期公益课堂,为乡村儿童播撒慈善种子,让慈善理念扎根乡村沃土。课堂上,工作人员以“善意如水润物无声”为主题,向孩子们娓娓讲述慈善的动人故事,描绘慈善事业源远流长的发展图景,更巧妙地将目光投向熟悉的乡

    上午枝头鲜 下午全国达!七里河蜜桃“链”出乡村振兴加速度

    晨露未晞的桃园里,果农轻轻摘下沾着薄霜的白凤桃,手机扫码声与鸟鸣此起彼伏。三小时后,这批蜜桃已乘上冷链车驶向兰州中川机场;傍晚时分,长三角城市的餐桌上便盛开着来自西北高原的“甜蜜惊喜”。这幕现代版“荔枝古道”的场景,正是七里河区以蜜桃为支点,撬动三产融合发展的生动写照。交通动脉打通乡村振兴“活水来”

    文旅商农融合,这场K歌大赛点亮桃园夜经济

    【来源:上观新闻】7月26日晚,由浦东新区文化艺术指导中心和大团镇共同主办的“2025浦东·品桃节夏日K歌大赛”在大团镇赵桥村上演。此次活动以文化为媒,通过“文化+农业+消费”的创意融合,为大团镇品桃节注入文化活力,奏响乡村振兴的甜蜜交响曲。决赛之夜,浦东各街镇的选手们在舞台上尽情绽放,情歌的婉转、

    田头直达灶头!春华镇这个小程序让游客吃上预约制农家饭,农户增收超预期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7月17日讯(全媒体记者 刘洋 星沙时报记者 嵇田利 通讯员 何旭东)乡下钓鱼,哪能就地解决午饭?乡里度假,可否走进农家吃上灶头饭?谁家离我最近?近日,长沙县春华镇三位本地青年自主设计的“搭伙呷饭”微信小程序正式亮相。它不仅为当地农户开辟了新的增收门路,也让寻觅地道乡村味的游客能便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