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以科技打开“时光宝盒”(纵横)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6-04 05:55:00    

钟 颐

你可能想不到,“中国龙”还会长着一对牛耳。不久前,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7项科技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重大成果。得益于科技助力,河北雄安古州城遗址出土的两件唐代彩绘陶质龙首修复完成,显露出全新的龙形象。

如今,随着越来越多科技手段被引入田野考古,“慧眼览古幽”正在成为“常规操作”。在科技赋能下,考古工作的打开方式愈加丰富。

其一是发现。沉睡的文物被“唤醒”,就像打开了“时光宝盒”,解锁了一段尘封的历史。犹记得10年前,通过声呐扫测等技术,满载珍宝的木质古帆船“长江口二号”被发现。2022年11月,它被成功地整体打捞出水,实现水下考古新突破。再往前追溯,首创的整体打捞技术被应用于南宋沉船“南海一号”,数据精确到毫米级。科技助推考古工作向前发展,也让我们得以更好认识历史。

其二是修复。由于年代久远,出土文物往往非常脆弱,材质易损,信息易失,每一次修复都是一次新生。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成果中,就有距今1000多年的龙凤狮纹银饰金王冠,出土时几乎“支离破碎”。历经近两年的修复,激光焊接上万次,2582颗串珠复归原位。过程越是艰辛,越能理解什么是匠心独运。

其三是研究。碳十四测年、古DNA分析、动植物考古、立体扫描成像……考古学从未囿于单打独斗,而是一直博采众学科之长。随着技术的迭代和精进,历史的谜团、文明的痕迹也在被重新发现。今年4月,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揭晓,入选的湖北黄陂盘龙城遗址、陕西宝鸡周原遗址等,都属于老遗址结“新果”,科技正是那个关键助力。

其四是传播。当前,“文博热”持续火爆,对于许多“外行”来说,热闹当然要看,门道也不妨一学。当“何以中国”的答案经由文物得到解码,文化自信便更加笃定可感。考古成果也唯有打破壁垒、走近公众,才能更好实现自身的使命。

亘古亘今,亦旧亦新。从“重见天日”到“涅槃重生”,从“温故知新”到“一眼万年”,科技创新的力量愈发凸显。日新月异的科技,正在用一种灵动的方式,让“未来”连接“过去”,让“过去”拥抱“未来”。

(摘编自《南方日报》,原题为《从文物的四次“重生”看科技考古》)

《 人民日报 》( 2025年06月04日 05 版)

相关文章

    中美鲁东南联合考古3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山东大学举办

    来源:【中国文物报】7月17日至20日,“聚落与社会:中美鲁东南联合考古3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山东大学青岛校区举办。来自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韩国、土耳其、以色列等国家,以及中国内地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有关高校、文博单位、科研机构等60多家单位共13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中美鲁东南联合考古项目

    科技金融“中信模式”:股贷债保如何联动?

    作为首批获得人民银行颁发牌照的金融控股公司,中信金控整合中信银行、中信证券、中信建投证券、中信信托、中信保诚人寿等金融全牌照资源,创新综合金融服务模式,放大综合金融优势潜能文|《财经》记者 陈洪杰编辑|袁满诺贝尔奖获得者约翰·希克斯在《经济史理论》中提出了“工业革命不得不等待金融革命”的著名论断,工

    优必选天工行者机器人已收获百台订单,今年预计交付将超300台

    7月13日,据“优必选科技”公众号消息,今年3月,优必选科技联合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推出172cm全尺寸科研教育人形机器人——天工行者,面向高校、科研机构和开发者提供全尺寸、高性能、开源开放的人形机器人平台,支持科学研究和场景应用创新。截至目前,天工行者在手订单已达百台。除优必选工业人形机器人Wa

    女子诬告同乡强奸在澳门被捕

    据微信公众号“澳门日报”7月12日消息,内地女子与男同乡同游澳门,收取报酬提供性服务。因男子突然离开,女子担心其“走数”,报警诬告对方强奸……告同乡强奸,女子被捕内地女子诬告男同乡强奸,声称早前一同游澳期间在酒店房内遭对方侵犯,在路氹某酒店职员协助下向治安警报案。司警接获转介跟进调查,期间透过两人通

    特写|“愿‘西夏陵’的故事继续激励和照亮世界”——国际人士点赞中国文化遗产保护成就

    新华社巴黎7月12日电 特写|“愿‘西夏陵’的故事继续激励和照亮世界”——国际人士点赞中国文化遗产保护成就新华社记者张百慧当地时间7月11日,在法国巴黎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7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决议,将“西夏陵”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中国世界遗产总数达到60项。记者在大会现场看到,决定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