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关注情绪 乐享“银龄健康”丨全国老年健康宣传周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6-28 13:05:00    
图片
来源:健康中国 作者: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库成员、北京大学第六医院临床心理中心主任 黄薛冰 策划:郑颖璠 王宁

夏季,昼夜节律的微妙变化与持续高温,都可能引发老年人情绪波动、睡眠浅短等状况。今年全国老年健康宣传周的活动主题为“银龄健康,从心启航”,我们针对老年人常见的心理困扰进行解答。

夏季,老年人为什么经常睡不好,还总不高兴?

很多人谈到情绪时,只关注“高不高兴”,其实情绪包括主观感受、躯体状态和睡眠三个层面。


夏季高温限制了户外活动,很多老年人因为白天无法活动,便在家打盹,导致夜里难以入睡。这种昼夜节律的紊乱可使老年人出现情绪问题,家属应多关注其情绪变化。


调节睡眠的核心,一是“动起来”,二是“规律化”。夏季天气炎热,很多老年人身体活动减少,会降低大脑“想要休息”的需求,从而导致晚上不困、睡不着。因此,适量运动很重要,比如傍晚散步、在室内适度活动、和家人交谈等都是保持身心活力的好方式。


同时,保持作息规律也很重要。白天,老年人不要因为无聊就长时间躺在床上,尤其应避免边看电视边打盹。白天打盹过多,会影响夜间的正常睡眠。另外,老年人应顺应节气,别一味追求“每晚睡满几小时”,夏季的夜晚较短,睡眠时间稍有缩短是正常的,关键是睡得安稳、醒后精神好。

饮食与心理健康是否有关,老年人如何通过饮食来调节情绪?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饮食关系身体健康,对情绪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老年人的饮食要做到知时知量、全面均衡、顺其自然。


知时是指顺应季节,比如在夏天应保持清淡饮食,避免辛辣油腻。知量指的是饮食不过量,不少子女会给父母买补品、营养品,但“补过了头”也会给身体带来负担。


全面均衡非常关键,很多老年人营养摄入单一,容易导致微量元素缺乏,这可能影响神经系统稳定,诱发情绪波动。而顺其自然强调的是心态,有的老年人过于关注自己的健康状况,今天怕高糖,明天怕胆固醇,进而引发饮食焦虑。我们的身体有自我调节能力,老年人应在科学饮食的前提下,放松心情、避免焦虑。

如何判断老年人是否存在心理困扰?

很多老年人不习惯主动表达情绪,尤其上一代人经历了艰苦年代,更倾向于“默默忍受”。家属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识别老年人是否存在心理困扰。


兴趣 如果老年人以前喜欢下棋、养花,现在突然不想做任何事,这说明其可能存在心理困扰。


乐趣 即使是做以前感兴趣的事,也没有愉悦感,觉得生活没有乐趣,这也被称为乐趣丧失。


精力和体力 当情绪出问题时,老年人会出现精力不足、疲乏等情况,去医院就诊也不会发现明显异常。


躯体不适 家属应观察老年人是否存在无明显原因的身体不适,比如头疼、胃胀、胸闷等,这可能是情绪的躯体化表现。


睡眠问题 长期失眠、易醒、入睡困难等,都可能是心理问题导致的。


这些变化常常是情绪问题的外在表现。家属一旦察觉到异常,就应与老年人主动沟通,并耐心倾听其想法,必要时寻求医生的帮助。

当老年人经历亲友离世或重大疾病打击时,该如何帮助其调整情绪呢?

人生每个阶段都会面临“失去”的问题,对老年人尤为明显。亲友离世、身体衰老、角色转变,确实容易引发悲伤、孤独和无力感。老年人可以尝试从以下两方面应对该问题。


接纳自己 认识到“失去”是种“生命规律”,不是某个人的问题。老年阶段的价值并不在于继续追求成就,而在于沉淀经验、享受安稳。如果老年人仍用年轻人的标准要求自己,比如“我以前走10千米都没事,现在走5千米就累”,那么挫败感就会不断叠加。我们要鼓励老年人用包容的视角看待自己,承认生活主题的变化。


关注当下 老年人可以更多关注当下的生活。我们可以鼓励老年人每天制订计划,如修剪花草、去超市采买、约邻居下棋等。这样的小目标既不会给老年人造成压力,也能给其带来掌控感和满足感,是调节情绪的好方式。

针对不同性格的老年人,在帮助他们进行情绪疏导与心理调适方面有哪些不同的策略和方法?

性格没有好坏之分,无论是内向还是外向,关键是找到适合自己的情绪表达方式。外向型老年人可以通过社交、倾诉、跳广场舞、旅行等方式释放压力。内向型老年人不喜欢热闹,可以通过写作、绘画、做手工、听音乐等方式来调节心情。


目前,很多老年人会拍摄自己的日常生活视频,这也是很好的表达方式。哪怕不与人交流,自己写点文案、拍些视频,都是情绪的出口。我们要帮助老年人找到舒服的表达方式,而非强迫其改变性格。

现在越来越多的老年人使用社交媒体,这种“触网”行为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有利吗?

积极“触网”说明老年人愿意尝试新鲜事物,也说明其大脑仍处于活跃状态,可以学会这些新技能。而且,老年人退休后社交活动有所减少,使用社交媒体可以帮助其拓展社交圈,更好地表达自我。


当然,部分老年人在面对繁杂的网络信息时,会出现成瘾的问题。因此,家属应限定老年人每天上网的时间,以免其被“网”困住。

记忆力衰退是老年人的常见问题,记忆力衰退与阿尔茨海默病有何关系,如何区分正常的老化与病态的认知衰退呢?

记忆力衰退并不等同于阿尔茨海默病,大家不必过度担心。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所有的生理机能都会逐步衰退,这是自然规律,无法避免。记忆力也是如此,这是正常的生理变化。出现这种情况的老年人可以通过记忆训练等方式,有意识地锻炼大脑,以增强记忆力。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疾病,与正常的记忆力减退相比,它有几个明显的特点。一是程度更加严重。比如说,炉子上烧着水却忘记关火、出门后找不到回家的路等,这种情况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二是进展速度较快。正常的生理性记忆减退是逐渐发生的,发展较慢。而阿尔茨海默病的进程明显更迅速。三是通过检查可以发现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大脑结构存在异常。

许多子女因工作繁忙、居住地远,无法长期陪伴老人,在有限的陪伴时间里,子女该怎么做呢?

虽然子女不可能每天都陪在父母身边,但在陪伴父母的时候,应暂时将其他事情放下,好好陪父母聊聊天,听他们讲述自己生活中的故事。有时,陪伴质量比陪伴时长更重要。


需要注意的是,照顾老年人与照顾小孩是不同的。儿童尚在成长阶段,许多事情需要代劳;而老年人各方面能力仍在,照料他们时要注意给予尊重,不能将其“孩子化”。可以给老年人适当安排一些家庭任务,让他们在被照顾的同时,仍能体验到自身价值。


另外,老年人可以通过发展兴趣爱好、养宠物、建立同龄朋友圈等方式,重建社交生活。


《淮南日报》视频版(2025年6月27日)



责编 杜 瑶

初审 张明星 孙继奎

二审 迟海波

三审 张 斌

图片
点分享
图片
图片

相关文章

    男子遭遇“连环骗” 警方听“声”破案

    青海法治报·法眼记者 陈文雯“本想赚点外快,结果钱没赚到还被骗走了积蓄,想讨回被骗的钱,又被骗了一次。”回想起自己的遭遇,西宁市城东区居民小小(化名)仍心有余悸,说话时声音不停地颤抖。近日,西宁市公安局城东公安分局通过声纹比对技术,成功破获一起以“网络退费”为幌子的电信网络诈骗案,此案也是城东公安分

    饭圈伤害难释怀,樊振东首次回应征战德甲

    樊振东。时隔近一个月,樊振东又一次更新了社交媒体。只是相比上一次祝福波尔退役,这一次的樊振东有更多话想说。北京时间7月26日,樊振东在社媒中写道:“有些话藏在心里很久,只想说给真正热爱体育、尊重竞技的人听。一路走来,我始终把热爱当作信仰,也努力守护自己的人生。但那些以‘爱’之名做出伤害的人,直至今日

    山西:加快养老服务供给 健全养老服务体系

      本报讯 截至2024年年底,我省60周岁及以上人口778.99万人,占比达22.61%。7月25日,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了解到,我省聚焦人民群众养老服务需求,加快推动养老服务供给,不断健全养老服务体系,全力保障老年人度过幸福晚年。  《山西省基本养老服务清单》于2023年出台后,明

    【法润三晋 e法同行】山西太原西矿街北社区:“六心六号”法治专列驶出基层治理新路径

    国际在线消息(记者 田媛媛):7月23日,记者跟随2025年“全国网络普法行·山西站”活动媒体采访团来到山西省太原市。作为山西省民主法治示范社区,太原市万柏林区南寒街道西矿街北社区创新“六心六号 法治护航”特色模式,将精准普法与社区治理深度融合,探索出一条“法治引领、服务惠民”的基层治理新路径。党建

    区民政局开展老年服务机构防诈骗宣传活动

    为了提高辖区老年人的识骗防骗能力,切实防范化解养老服务领域诈骗风险,日前,区民政局开展老年服务机构防诈骗宣传活动。活动中,区民政局工作人员先后来到丹徒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九如城(丹徒)康养中心,为老人们送去了精心制作的防诈骗宣传手册与手扇,并通过播放反诈宣传片、现场问答等方式,耐心地向老人们普及防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