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河南许昌建安区:发展红薯特色产业 走出“薯”光下的致富路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1 12:50:00    

在河南省许昌市建安区张潘镇城角徐村,一片红薯田正悄然书写着乡村振兴的新篇章,城角徐村以红薯产业为核心,从红薯苗育种到红薯产品深加工,盘活了土地资源,增加了村民收入,成为当地城乡融合发展的亮眼名片。

2025年5月11日,记者走进薯道农场看到,这里连片的薯苗随风轻摇,田间地头随处可见忙碌的身影。工人们正熟练地进行薯田管理作业,当下正是红薯生长的关键时期,任何一个细节都要精准把控,这样才能保证一个好收成,让当地村民鼓起腰包。在这里工作的工人徐鸽子对此深有感触地说:“我在这农场干活,每个月有固定收入,还能学到种植技术,回去我也准备包点地种点红薯。”

薯道农场掌握了先进的育苗技术,从苗源上面开始精挑细选,严格把控质量与数量,红薯种苗育苗基地每年可育苗3600万棵对外销售,科学的育苗方法,保证了薯苗的健壮,为红薯后期的生长提供了有力保障。

薯道农场负责人徐克兵总结工作成果时说:“我们农场经过多年的努力,现在越做越好,也能带动附近的村民就业,2024年,我们农场带动附近村民就业达到6000余人次,实现人均增收约5000多元。”

红薯虽小,做好了却是个大产业,薯道农场的红薯,一部分直接供应市场,凭借其香甜的口感、丰富的营养,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另一部分则经过深加工,制成红薯干、红薯淀粉等产品,进一步提升了附加值。村民在家门口实现 “种植—加工—销售”全链条就业,村民不仅腰包鼓了,生活品质也显著提升。

徐克兵谈及未来发展充满信心,他说,接下来,他们农场将持续扩大红薯的种植面积,优化红薯的选品结构,延伸红薯的产业链,让农旅相结合,使城角徐红薯这张名片越来越响。

红薯产业的崛起,离不开张潘镇提供的全方位支持,张潘镇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修建灌溉管网、硬化田间道路;组织农技专家开展“田间课堂”,帮助农户解决红薯种植中的难题;还帮助农户对接商超、电商平台,打通销售渠道。从单打独斗到集体共富,薯道农场的实践折射出乡村振兴的深层逻辑。

张潘镇组织委员、统战委员赵梦梦表示,下一步,他们将深化党建+产业融合,持续推进红薯、辣椒、烟叶等经济作物规模化种植,打造张潘镇特色农业招牌,让更多群众走上致富路。





记者/程林

编辑/郭彩霞

责编/李晓宇

审核/张江岭 李敏

监制/张向朝

相关文章

    从“一朵黄花”到“一路生花”

    来源:山西新闻联播微信公众号 黄花是大同云州区的农业主导产业。如今,这里的“小黄花”长成了“大产业”,激发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澎湃动能。前不久记者采访时看到,大同正深挖黄花文化提升产业软实力、以科技赋能勇闯国际市场、以全链升级带动富民增收,三产融合,一朵朵小黄花让乡亲们的生活“一路生花”。山西台记者

    红色基因铸魂、绿色产业赋能——抗联精神在乡村振兴中焕发新生机

    央视网消息:1940年2月23日,民族英雄杨靖宇将军在濛江雪原与日本侵略者英勇战斗至生命最后一刻,用男儿血性和钢铁意志,在白山黑水间,铸就中国人永远挺立的精神丰碑。党的十八大以来,吉林省靖宇县,这片因英雄得名的红色热土探索出“红色基因铸魂、绿色产业赋能”的发展路径,让抗联精神在乡村振兴中焕发新生机。

    大学生暑假去哪儿?田间地头、乡村课堂都有他们身影

    2025年暑期,一批批满怀热情的安徽大学生,在校外开启了丰富多彩的暑期实践。他们将知识的种子播撒在田间地头,共同绘制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近日,蚌埠市五河县沱湖乡浍河村,就迎来了这样一群年轻身影。一场别开生面的新能源汽车知识主题宣讲活动,在这里火热开展,吸引了当地约20名中小学生踊跃参与。为了让这场活

    中国—东盟人工智能创新合作中心系列项目投入(试)运营

    6月30日,中国—东盟人工智能创新合作中心(以下简称"南A中心")展示中心正式投入试运营,这是广西积极落实《人工智能能力建设普惠计划》《关于加强中国—东盟共同的可持续发展联合声明》文件精神,全力应对产业升级挑战交出的一份亮眼的“数字答卷”,也是南宁深化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区域内首个集

    阜阳:零散地聚成“一块”高产田

    颍淮的6月,是丰收的季节,也是难忘的时光。  2022年6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太和县的种粮大户徐淙祥回信,向当地的乡亲们表示问候,对全国的种粮大户提出殷切期望。希望种粮大户发挥规模经营优势,积极应用现代农业科技,带动广大小农户多种粮、种好粮,一起为国家粮食安全贡献力量。  厚望如山、字字千钧。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