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从“一朵黄花”到“一路生花”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08 15:35:00    

来源:山西新闻联播微信公众号

黄花是大同云州区的农业主导产业。如今,这里的“小黄花”长成了“大产业”,激发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澎湃动能。前不久记者采访时看到,大同正深挖黄花文化提升产业软实力、以科技赋能勇闯国际市场、以全链升级带动富民增收,三产融合,一朵朵小黄花让乡亲们的生活“一路生花”。

山西台记者 武思宇

你见过五颜六色的萱草花吗?我现在是在坊城新村黄花产业园今年新建起的萱草花盆栽大棚。你看,这株橙红的花瓣镶嵌着紫色花纹,在这个大棚一共有77个萱草花品种。

大同忘忧农场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研学部负责人 魏艳红

这是什么味道,看到了什么?

大同黄花也有博物馆了。记者来到大同市云州区走进黄花博物馆时看到,这里展示着200多个品种的黄花,还有互动体验和科普课,让人们深入了解黄花。

大同忘忧农场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研学部负责人 魏艳红

这是什么味道,看到了什么?

大同市云州区西坪镇坊城新村幼儿园老师 苟静雯

也是深刻了解到了黄花的价值、文化,很有意义。

大同忘忧农场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段亚萍

(博物馆)是四个区域,黄花科普区、文化区、功效区、大健康区域。

一个黄花农场为什么要打造博物馆?负责人段亚萍告诉记者,早在2017年,她带着30多名青年返乡创业时,就建了一个黄花观光农场。但起初黄花知名度不高、游客也不多。2020年以来,大同黄花名气越来越大,他们先做研学游,深挖黄花文化,随后开发延伸产品。今年“五一”假期,博物馆开门迎客,一下就吸引了数万名游客。

大同忘忧农场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段亚萍

我们一定要把小黄花做成黄花产业三产融合的成功样板。

如今的忘忧农场,还建成了黄花种质资源库、生物实验室等,一朵朵黄花身价倍增。如何让“土特产”走向世界?在距离博物馆不远的工业园,一场对标国际的产业革命正在发生。

“土特产”闯出“国际范”

采访时,让记者没想到的是,在大同,小小黄花饼一年能卖出上亿块,特别是这个爆浆黄花饼,一上市就成了爆款,但为了升级产线,这家企业已经停产了2年!

山西台记者 武思宇

这座历时2年,斥资1.2亿元的生产车间是全国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的黄花加工基地,投产后年产值能轻松过亿!

大同市大威皇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郑贵权

无污染的一个车间,达到出口的条件了。投入使用以后,20多个产品的生产量可以翻10倍。

郑经理说,前些年不少海外客户想跟他们合作,但黄花饼出口,产线得先达到国际认证水平,所以他们决定停产升级!把产线从2条增加到6条。

大同市大威皇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郑贵权

我们从广州和香港来了一批专职做研发的技术人员,开发更多新产品,带到全世界。

这几年,云州区培育出41个黄花加工及商贸企业,研发出6大类130多种黄花产品。黄花产业链,还能拉多长?来自中国农业大学的科研团队也在一直努力。这个科技小院,是去年云州区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共同打造的。今年,他们将进一步探索黄花的功能性价值。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 赵霏妮

鲜黄花是不耐保存的。经过近10个月的研发,目前已经研发出了一款即烹黄花产品,初步预算保质期可以达到10个月以上。我们会助力当地企业合规化地扩张。

产业链末端深加工的突破,倒逼着前端规模化种植。今年5月,记者到这里采访时看到,黄花种植基地生机勃勃,新农人正用百万级的投资彰显产业发展底气。

黄花种植户:从月入三千到敢投百万!

大同市云州区西坪镇下榆涧村黄花种植大户 胡亮

(一墩)有20多苗。去年(干黄花菜)是(一斤)25元,今年我看是27—28元。这是钱,全部是钱。

胡亮是云州有名的种植大户。这五年,他流转的黄花地从10多亩拓展到了600多亩。今年,他计划投资400万元,建1个近800平方米的冷库和2个2400平方米的仓库。曾经一个月只能挣3000块的农民,现在有了敢投资百万发展产业的底气。

大同市云州区西坪镇下榆涧村黄花种植大户 胡亮

咱们银行这会儿也方便贷款,反正敢投,慢慢就能收回来这个成本。

下榆涧村有500多户人家,五年前只有三四户收黄花,现在30多家做起了黄花经纪人,全村人也都靠黄花富了起来。2024年,村里贷款近亿元继续发展黄花产业。

大同市云州区西坪镇下榆涧村黄花种植大户 胡亮

我们说摘黄花是摘镚镚(钢镚)了。这会儿不是镚镚钱了,是角角钱了。今年的菜基本上全卖脱了。

“粮头食尾、农头工尾。”这几年,一朵朵黄花被“吃干榨净”,“中国黄花之都”金字招牌也越擦越亮。

大同市云州区副区长 张丽霞

我们将坚持“特”“优”战略,全力推动黄花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让黄花成为云州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特色支撑产业。

相关文章

    向海图强 谋求“三变”

    三个半月的伏季休渔正式结束。当数百艘渔船解缆启航,南海的波涛之下,一场远比捕捞作业更加深刻的海洋产业变革,已在南澳悄然发生。海洋经济的未来,在于从传统的索取者转变为现代的管理者和增值者。南澳以其“三变”,标志着一种更可持续、更富智慧的蓝色文明在此蓬勃生长。一变,以高质量规划为引领,变避风港湾为现代化

    赏古趣 怡情致!逢春——馆藏竹木牙雕精品展开展

    15日,逢春——馆藏竹木牙雕精品展在市博物馆开展。此次展览由市文旅中心主办、市博物馆承办。共选取20件馆藏中极具审美价值的竹木牙雕器文物展出,展品雕工精湛、形神兼备,原本朴实无华的竹枝木料,在工匠的妙手巧思下被赋予了中国古典文化中超逸深远的精神内涵,尽显“枯木逢春”的生机与隽永——这也正是该展览名称

    破圈后的生存之道:2025博鳌文商旅暨康养大会圆满落幕

    在宏观经济稳步复苏的大背景下,传统行业壁垒逐渐消融,“融合”不仅是一种趋势,更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而在融合之后,如何持续创造价值?当空间、内容、技术与服务交织重构,既有竞争力能否在未来继续发挥效用?8月14日,2025博鳌文商旅暨康养大会圆满落幕。本次大会聚焦“繁荣与共生”,汇聚文商旅及

    出发,去埃及考古!上博将赴古埃及首都孟菲斯地区开展考古发掘

    以上海博物馆为核心的中国考古队首次深度参与埃及最古老核心遗址区的考古工作,也是继古埃及文明大展之后,中埃两国在文化遗产领域又一项里程碑合作,这是今天下午举行的“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新闻发布会传出了消息。上海博物馆宣布,今年将与埃及最高文物委员会联合开展埃及最早都城孟菲斯地区塞赫迈特神庙的考古

    产城联动赋能科技与人才双向奔赴!镇江产学研合作大会暨金山英才周开幕

    近日,以“人聚镇江 才享荣光 科创赋能 产业向新”为主题的2025年高校院所走进镇江产学研合作大会暨第三届金山英才周开幕活动举行。来自全国50多家高校院所的负责人、专家学者和在镇创新创业的高层次人才及省有关部门负责人齐聚一堂,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共谋新质生产力发展新篇。此次,镇江“金山英才周”与“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