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这4种药不宜长期服用,可能会破坏身体免疫力,很多人都不知道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5 10:55:00    

在我们的生活里,药是再常见不过的东西了。头疼脑热、身体不舒服,很多人第一时间就想到吃药。“是药三分毒” 这句话,大家都听过,可真到了自己身上,不少人还是把药当成了 “万能钥匙”,甚至有些老年人,对待疾病不像年轻人那样科学,碰上慢性病,就想着靠吃药来 “解决一切”。但您知道吗?有些药长期服用,就像藏在身体里的 “隐形炸弹”,会带来各种问题,今天咱就来说说 4 种不宜长期服用的药物,它们甚至可能悄悄破坏身体的免疫力。

抗生素类药物:别让它 “伤了” 免疫系统

在医院的药房里,抗生素类药物总是摆在显眼位置。生活中,不少人一感冒发烧,就觉得吃点抗生素准没错。可长期服用抗生素,危害可不小。您想啊,咱们身体的免疫系统,就像一座坚固的城堡,白细胞、淋巴细胞等免疫细胞就是守护城堡的 “士兵”。但长期服用抗生素,就好比在城堡里捣乱,会损害人体免疫系统,造成免疫系统缺陷。原本能轻松抵御病毒、细菌入侵的 “士兵” 们,变得软弱无力,让病毒、细菌这些 “敌人” 有机可乘。

而且,长期用抗生素,细菌也变得越来越 “聪明”。它们不断进化,产生耐药性。就拿常见的肺炎链球菌来说,以前用青霉素能轻松对付,可现在因为抗生素滥用,很多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都耐药了,治疗起来变得棘手,甚至可能导致一些疾病无法治愈。

长期吃抗生素,还会破坏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咱们身体里有很多有益菌群,它们就像和谐共处的小居民,维持着身体的平衡。但抗生素一来,就像一阵 “狂风”,把这些有益菌群搅得乱七八糟,引起菌群失调。有的人长期吃抗生素后,肠道功能紊乱,拉肚子、便秘交替出现,就是菌群失调的表现。不仅如此,抗生素还可能引发过敏反应,甚至产生新的抗菌药耐药菌株,在人体内产生毒副作用,损害肝脏、肾脏、大脑和消化系统。

对儿童来说,滥用抗生素的危害更大。孩子们正处在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免疫系统还在 “成长”。滥用抗生素会让儿童体内正常菌群失调,造成二重感染,也就是 “菌群失调综合症”。曾经有个小朋友,一感冒家长就给他吃抗生素,结果一段时间后,孩子频繁生病,还出现了腹泻、口腔霉菌感染等问题,去医院检查,就是因为滥用抗生素导致菌群失调。而且,抗生素还可能损害儿童的神经组织,影响大脑发育,导致大脑功能退化,影响孩子的未来。

降压药:正确服用,守护健康

高血压,就像个 “隐形杀手”,悄悄潜伏在很多人身边。为了控制血压,不少患者需要长期服用降压药。降压药在控制血压方面确实有效果,可要是服用不当,也会带来麻烦。长期服用降压药,可能会抑制某些酶的活性。酶,就像身体里的 “小助手”,参与各种生理反应。酶的活性被抑制,白细胞和嗜中性粒细胞的吞噬功能也会受到影响。白细胞和嗜中性粒细胞可是免疫系统的重要 “成员”,它们的吞噬功能下降,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能力也就跟着降低了。

有位高血压患者李大爷,一直按自己的想法服用降压药,觉得多吃点药,血压降得快。结果一段时间后,他总是感冒,身体也越来越虚弱。去医院检查,医生发现是他长期不合理服用降压药,导致免疫力下降。所以,高血压患者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正确服用降压药。要是用药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比如头晕、乏力、心慌等,一定要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患者的情况,更换降压药或者采用联合用药的方式,减少不良反应。千万不能自行停药或者增减用药剂量,不然血压波动,对身体危害更大。

抗抑郁药物:谨慎使用,关注健康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里,不少人被抑郁情绪困扰,严重的甚至患上了抑郁症。抗抑郁药物成了很多患者的 “希望之光”。但抗抑郁药也有它的 “另一面”。常见的副作用包括嗜睡、疲劳、失眠、注意力不集中,这些症状会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更让人担心的是,长期服用抗抑郁药,免疫力可能会降低。有些抗抑郁药,像利培酮,它的副作用可能与免疫抑制有关。长期服用利培酮,可能会让患者更容易生病,感冒、咳嗽等小毛病频繁找上门。

而且,抗抑郁药还有其他副作用,比如失眠、抑郁样行为和感觉迟钝。有研究发现,长期服用利培酮还可能导致认知功能障碍。想象一下,一个原本思维敏捷的人,因为长期服用抗抑郁药,记忆力下降,思考问题变得困难,这对生活和工作的影响有多大。所以,在选择抗抑郁药物时,一定要先到医院咨询专业医生。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选择最适合的药物。在服药过程中,患者要密切观察药物对躯体症状的影响。一旦出现副作用,要及时告知医生,医生会根据情况调整用药剂量,或者改变治疗方案,最大程度减少药物对身体的不良影响。

激素类药物:警惕免疫风险

在临床上,经常能看到这样的情况。一些患者在接受激素治疗后,病情很快有了好转,脸上的笑容也多了起来。可没过多久,病情又复发了,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虽然激素治疗能让病情暂时好转,但机体的免疫功能并没有真正恢复正常。正常情况下,我们机体的免疫功能可强大了,包括免疫监视功能,就像一个 “巡逻兵”,时刻警惕着身体里有没有异常细胞;免疫监视与防御功能,能抵御外来病原体的入侵;免疫自稳功能,维持着身体内环境的稳定。

但激素一来,就像给免疫监视功能 “踩了刹车”。它能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机体的免疫能力,使机体的免疫能力下降。同时,激素还可以直接或间接地抑制人体的造血机能。造血机能就像身体的 “血细胞制造工厂”,激素抑制了它,骨髓造血细胞就会减少,脾脏、淋巴结等淋巴组织也会发生改变。长期服用激素,还会使人体的内分泌功能紊乱。内分泌系统就像身体的 “调节指挥官”,一旦紊乱,问题就来了。可能会导致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表现为满月脸、水牛背;甲状腺机能亢进或减退,影响新陈代谢;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等症。这些都是造成人体免疫力下降的重要原因。

【本内容为故事类医疗健康科普文章,文中除了健康科普内容所出现的任何人名、地名、事件均为艺术加工,并非有意冒犯或贬低任何个人、团体或组织。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请理性阅读。】

相关文章

    针对高危人群上消化道健康 太原市人民医院开展免费筛查

      4月15日起,太原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内镜中心开展高危人群上消化道健康免费筛查,尖草坪区、晋源区、迎泽区的高危人群可参与此项活动,名额600人,活动于8月31日结束。  此次免费筛查目标人群包括食管癌高危人群、胃癌高危人群。其中,食管癌高危人群,年龄45岁至74岁之间;父母、子女以及兄弟姐妹等一

    “多走路”能降血糖,有依据吗?研究结果公布,或许很多人想错了

    清晨六点的公园步道上,58 岁的陈叔正跟着人群快走。作为糖尿病前期患者,他每天手机里的步数目标从 5000 步涨到了 1 万步。「都说多走路能降糖,我得试试。」他的语气里带着对健康的迫切期待。但「多走路」究竟是血糖的「调节剂」还是「安慰剂」?我们从一项跨国研究说起。一、糖尿病早期:身体发出的「无声警

    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积极接种疫苗,共筑免疫屏障,守护全民健康

    2025年4月25日是我国第39个“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今年的宣传主题为“打疫苗防疾病保健康”。预防接种是防控传染病最有效、最具成本效益的手段,是保障人民健康的关键一环,我们每个人均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我们应该了解、注意哪些疫苗接种的重要事项?《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预防接种宣传核心信息(2025

    盐蒸橙子止咳,肺癌患者阳了后补充维生素C真的能提高免疫吗?

    深冬的北京,王女士盯着手机里「盐蒸橙子治咳嗽」的视频,转身走进厨房。她小心翼翼地在橙子顶部切出小盖,撒上细盐后放入蒸锅,蒸汽氤氲中,回忆起上周确诊新冠后「吞刀片」般的咽痛。与此同时,在肿瘤医院的病房里,肺癌患者张先生正握着维生素 C 泡腾片犹豫:「补这个真能让免疫力变好吗?」这些场景折射出特殊时期人

    麻疹不可怕,科学应对是关键!

    文字/视频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春祥 通讯员 向婧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以发热、出疹为主要表现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强,易引起暴发流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高发期主要集中在冬春季节‌。4月22日,湖南省疾控专家提醒,麻疹不可怕,科学应对是关键!据介绍,人是麻疹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