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新加坡媒体:“我不是机器人”的验证测试曾令人烦躁,如今却变得危险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1 06:42:00    

来源:环球时报

新加坡《海峡时报》4月9日文章,原题:“我不是机器人”的验证测试曾令人烦躁,如今却变得危险当你登录某个网站,一个验证码弹窗跳出来,要求你证明自己不是机器人时,你可能不会多想就照做了。但有些时候,出现的页面并不是让你辨识扭曲字符,或选择图中含有公交车、红绿灯的模块,而是要求你按住键盘上的某些键,并按照它要求的流程操作以证明“我不是机器人”;如果觉得题目太难,还可以输入一串命令跳过验证。但陷阱就在这里:一旦照做,你就可能会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安装一种恶意软件,它能窃取你的隐私信息。

验证码成为黑客诈骗工具

网络安全专家警告称,这类以验证码为幌子的诈骗活动在2024年底席卷全球。今年2月,新加坡警方与网络安全局联合发布警告,提醒公众警惕社交媒体上用验证码引导加入涉及投资骗局的社媒群组。验证码曾因“只会惹怒用户”而饱受诟病,如今黑客更是利用它牟利。是否有更好的方法来预防犯罪?人类还需要不断证明“我是人”吗?

验证码的全称是“全自动区分计算机和人类的图灵测试”,由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的研究人员在20世纪90年代末发明。它最初的目的是防止机器人滥用网站资源,比如刷虚假评论、注册虚假账号,或被“黄牛”程序用来抢购限量商品和演唱会门票。

随着技术升级,机器人变得越来越聪明,验证码也不得不愈发复杂:从最初的模糊字母变成带有图像、甚至音频的测试。但结果是:机器人赢了,人类输了。2023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一项研究对1400名人类用户与机器人进行对比测试。结果发现,机器人几乎可以100%正确识别扭曲文本验证码,而人类的正确率仅为50%—84%。2024年9月,瑞士联邦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发布报告称,他们开发的机器学习程序可以完美破解图像验证。同时,虽然验证码工具本身是免费的,但部署和维护的成本不低。人们经常陷入“无限验证码循环”,尤其在浏览器缓存损坏的情况下。这种体验让许多用户直接关闭页面。那么,验证码既不能有效阻止高级机器人,又让人类用户不胜其烦,甚至成为黑客诱骗的工具,是否可以彻底抛弃它?

扫描眼球引发反感

近几年,各大科技公司开始推出新的方法识别人类用户。有些公司引入了新技术,在用户无感知的情况下,通过后台监测鼠标移动、打字速度和浏览行为,判断是否为人类操作。如果系统判断你是人类,就无需再进行验证码测试。但这类技术因其“收集用户行为数据”的不透明性,也引发了隐私担忧。

目前最可靠的验证方式仍是生物识别或政府ID扫描,但实施效果并不理想。以目前全球最大由私营企业主导的生物识别ID项目“World”为例,该项目运用区块链与加密技术,通过扫描用户眼球使得无需存储用户任何个人信息就能建立独立身份,每位参与扫描的人类都会获得一个World ID,用于在一些平台上证明自己的“人类身份”。然而,“扫描眼球”这一行为引发了不少人的反感,已在多个国家遭到禁用。而政府级别的身份验证,也不适用于日常网购等低风险活动。因此,我们现在的处境是:验证码早已过时,甚至危害用户安全,而真正高效安全的替代品尚未普及。

别当最快的那个“傻瓜”

网站应该主动承担起网络安全责任。试想一下,如果实体商店在顾客进门前还要他们“跳个火圈”来证明自己不会抢劫,那谁还愿意上门?作为普通用户,如果被某个网站用各种繁琐验证码折磨,不如直接离开。我们还应该保持警惕,尽量放慢节奏。无论是付款、登录,都不要在仓促或无意识状态下操作。宁可慢一点,也别当最快的那个“傻瓜”。如果遇到可疑的验证程序,比如要求长按键盘或点击跳转链接,应该选择跳过。(作者艾琳·谭,朱迪译)

相关文章

    石头科沃斯“硬碰硬”

    文 | 光子星球与热火朝天的人形机器人赛道相比,扫地机器人向来是个并不算“性感”的行业。即便是在前些年的爆发阶段,其想象空间也远不比彼时“串联万物”的智能音箱。但2024年,这个略显清冷的行业,成了消费电子领域最安静战场,同时也是最为焦灼的战场。如今,扫地机“一哥”之位的争夺战趋于白热化——一方是凭

    在虚实之间架起测试“高速路”!艾克赛普领跑半实物实时仿真赛道

    陈星源常言道,“没有测试,就没有科学结果”。在快节奏市场需求下,产品研发如何实现测试效率最大化?湖南艾克赛普测控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艾克赛普”)凭借领先的半实物仿真技术,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将实验室内的产品“瞬移”到虚拟场景,实时呈现运动轨迹,为头部企业和科研院所提供高效测试支撑,年销售额突破

    从马拉松赛到运动会,人形机器人技术验证与商业化挑战并行

    近日,首届具身智能机器人运动会在无锡举行,全国100余家企业集中亮相,150多个形态各异的机器人“选手”在竞速跑、越野跑、足球比赛等多个项目中进行竞技比拼。自宇树科技登上2025年央视春晚以来,人形机器人产业在一、二级市场的热度便居高不下,不久前举行的北京亦庄半程马拉松赛更是将行业讨论度推至新高。但

    上海车展观察:不追流量,车企在拼啥?

    中新经纬4月27日电 (龚宸芫)虽然车企高管跨展台互动仍是保留项目,但本届上海车展已基本没有“追星式”围堵场景。“之前我们都太过于追求流量和速度,还是要回归车展本质和造车初心,我们自己也在反思。”一位自主车企相关负责人对中新经纬说。不追流量,车企的聚焦点转向何处?给服务“打补丁”中新经纬注意到,上海

    美的自研人形机器人下月进厂“打工”,下半年进门店当“销售”

    IT之家 4 月 27 日消息,据界面新闻今日报道,美的公布了人形机器人的落地时间表。今年 5 月,其自研的类人形机器人将正式进入湖北荆州的洗衣机工厂,用于机器运维、设备检测和搬运等场景;今年下半年,美的人形机器人将陆续进入线下门店,用于商业导览、制作咖啡等场景。IT之家从报道中获悉,美的中央研究院